评论:儿童安全意识培养需家长言传身教
儿童节的到来,再一次让儿童安全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儿童安全意识不强的原因有多方面:家长本身安全意识不足,未能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安全观念;家长虽然有安全意识,但执行中的懈怠,对儿童安全的意识形成带来诸多干扰;我国至今仍然没有一部针对儿童安全颁布的法律进行强制约束,欠缺儿童安全最基本的监督机制。这些因素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我国复杂的交通状况令每年有超过3.5万名14岁以下的儿童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伤亡,其中超过1.85万名儿童在交通事故中死亡,死亡率是欧洲的2.5倍。目前,道路交通伤害已成为我国儿童的第二位伤害死因,儿童交通安全刻不容缓。
孩子的伤亡数据让人触目惊心,但这些抽象的数字却很难对家长形成直观的安全教育,很多家长常常因为“时过境迁”,难以真正将儿童安全付诸于实际行动中。有一次,笔者在接孩子放学时,亲历了惊险的一幕。一位妈妈带着小女儿在校门口等待正放学的哥哥,这位妈妈把摩托车停靠在一辆私家车的右后方。她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这种行为的危险性,与其他家长开始聊天。她的小女儿则在摩托车旁边玩耍。这时,驾驶私家车的孩子妈妈提早接上了自己的孩子,边走边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疏忽了观察车身周围的情况。据这位妈妈事后描述,她倒车前,还通过后视镜观看了一下周边状况,但由于摩托车车身太矮,汽车C柱的遮挡,以及后视镜中的死角,当时她根本就看不见右后方的摩托车和小女孩。当车辆慢慢倒车时,私家车碰到摩托车,失去平衡的摩托车倒向了小女孩一边。所幸的是,偏倒的摩托车并未对小女孩造成直接伤害,但两位家长当场已经被这一幕吓得半死。
有些家长虽然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但在执行上常有疏忽,给孩子安全意识的培养也带来诸多干扰。例如,有一次,笔者带孩子步行去超市购物,途中要过三个十字路口,都有交通灯指示。前面两个路口我们严格按照交通灯指示行走,但到第三个路口,横向马路是一条未修完的断头路,虽然交通灯照常工作,但因为没有车辆通行,笔者为了省事儿,在交通灯亮着红灯时就拉着孩子通过了马路。买好东西返程的路上,我们通过另一个路口时,孩子一看见没有横向车辆同行了,也不顾亮着的红灯就准备跑过马路,被我一把拉了回来并斥责他,“红灯过马路时很危险,一定要等到绿灯亮时才能过马路!”结果,孩子逆反情绪很大,委屈地哭起来质问我:“开始你也闯红灯了呀,为什么你能做我就不能做?”顿时,我哑口无言。许多家长对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都很重视,但因为各种原因往往在执行中会有不到位的情况。正是这种侥幸心理,会给孩子在安全意识培养上带来困扰。
其实,很多安全隐患都是“人祸”,换句话说,儿童在交通事故中受到伤害的情况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对于12岁及以下的儿童来说,儿童安全座椅是对儿童乘客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分析,使用儿童安全座椅可以使交通事故死亡率降低70%。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在增加,但安全意识上却远远落后于世界水平。在我国,超过40%的有车人士认为,成年人抱着儿童或让儿童系上安全带是安全的乘车方式。殊不知,汽车一旦发生碰撞或突然减速时,惯性作用下,产生强大的冲力会立即给孩子带来致命的伤害。我国北京、深圳和上海这三个中心城市调查结果显示,4至6岁儿童安全座椅经常使用率仍不足2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瑞典、美国、加拿大以及日本等超过90多个国家和地区安全座椅普及率都达到了90%—95%。
在儿童交通安全意识的培养过程中,家长的引领示范作用至关重要。家长需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包括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上车后主动系安全带,开车时不要接打电话,上下车前要先观察车外的安全状况等。还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内,不能让12岁以下的孩子坐副驾驶位,更不能让孩子在车附近、汽车行驶的马路上嬉戏玩耍等。(邵玉梅)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