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奢品销路好 “富养”不等同奢侈生活

03.06.2014  12:18

  近4000元一件的迪奥小风衣、1500元一个的小包包……这是今年儿童节王小姐送给2岁女儿欢欢的礼物。虽然才2岁,欢欢衣柜里已经有不少奢侈品了。儿童节前夕,本市的奢侈品专卖店里儿童用品系列销路最好。“女儿就是要‘富养’,从小穿奢侈品,生活水准和眼界就会高。”这是不少追随儿童奢侈品的妈妈们喊出的理由。  但在专家看来,“富养”并不是让孩子过“奢侈”的生活。

   什么人在追逐“富养

  什么人在追逐儿童奢侈品?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儿童奢侈品的粉丝多是年轻妈妈,为了从小给孩子提供“富养”的环境,让孩子能见世面。

  “我孩子身上没有一件衣服是300元以下的。”廖小姐的女儿才2岁,她指着孩子身上的行头说,一辆欧洲进口推车就是近9000元,鞋子是阿迪达斯的,衣服是“海淘”的美国品牌,随身带的湿纸巾和驱蚊膏则产自日本和欧洲。

  去年圣诞节,王小姐在香港花了近3000元给4岁的女儿买了一件巴宝莉的小风衣。随后又通过代购,给她买了一个该品牌白色的心形小包作为生日礼物。“平时比较注重孩子的穿衣搭配,让她能在这样的环境下耳闻目濡,能有更好的品位。

   奢侈品亲子装生意很好

  记者昨日在南京西路恒隆广场和梅龙镇伊势丹发现,迪奥、杜嘉班纳、范思哲、阿玛尼等一线奢侈品牌均设有童装专柜,涵盖年龄从6个月的婴儿到身高1.75米的青少年,当季衣服、包、鞋子的售价在500元至5000元不等。

  尽管售价不菲,童装专柜的销量不错。记者在梅龙镇伊势丹观察的30分钟内,巴宝莉和阿玛尼的童装专柜就成交了3笔交易,一名40多岁的母亲为女儿买了一件1700元的桑蚕丝裙子,一对年轻夫妻转了一圈后,一连买下几件男宝宝的T恤。

  在恒隆广场,记者先后看到4个婴幼儿在妈妈等长辈的带领下逛商场。一名年轻妈妈为了试一双售价在1200元左右的羊皮学步鞋,不断在柜台间穿梭。有专柜店员透露,一些限量版,或是与成人服饰可以搭配成亲子装的奢侈品童装款式卖得尤其好。

  趁着儿童节,一些奢侈品折扣网站也推出儿童奢侈品折扣,身价依旧不菲。定居欧洲的上海人静静从事代购已3年多,去年Burberry 童装有折扣的时候,卖出近百件,该品牌直接开了一辆卡车停在她家后院车道上送货。

   玩具仍是送得最多的礼物

  然而对于一些妈妈的“富养”育儿观,赞成者并不多。晨报联合大申网进行了相关调查,有1700多人参加了该项调查。“儿童节,你会给孩子买奢侈品作为礼物吗?”4成网友坚决反对,表示不会给孩子买奢侈品,仅1成网友表示愿意。

  尽管一些爸爸妈妈在儿童节礼物上出手阔绰,7成网友却表示,不愿意让儿童节成为“儿童劫”,仅打算给孩子买一份200元以下的儿童节礼物,且一年内给孩子购买礼物的总金额会控制在1000元以下。其中,玩具、零食、绘本、文具是家长送得最多的儿童节礼物。

   民生观察

  物质女孩是谁养成的

  现在的社会如此多元,一味抨击给下一代买奢侈品的爸妈似乎也不尽合理,人家有这个购买能力,有这个欣赏趣味,不违法不违规,为什么不能买呢?专家说,“父母和谐的婚姻关系才是奢侈品”—说得好极了,亲密稳定的家庭关系能够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这是什么奢侈品也比不上的,不过,凭何断定那些买奢侈品的爸妈们就没有和谐的婚姻关系呢?有钱了就不具备平常人的爱的能力吗?这似乎也不能一概而论。

  不过,我还是很想知道:当爸爸妈妈给小娃娃们买爱马仕包包时,有没有想过这传递了一种什么样的价值观呢?也许有人觉得奇怪,在买衣服包包这种小事上,难道也要谈价值观?价值观这个东西,听上去有点虚、有点太宏大,可是根据我当家长十多年的经验,孩子们的价值观,恰恰是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在爸爸妈妈的一举一动中,细水流长地成形了。平常你或许根本看不见它的存在,可是到了关键时刻,它决定着孩子们的方向,左右着他们的选择,这时你才恍然大悟:哦,原来价值观这么重要。

  披着巴宝莉风衣的小女孩,她的卧室里有书吗?妈妈会给她买和年龄相符的精彩的绘本,引导她进入知识的王国吗?妈妈会抱着她讲睡前故事、为她打开一个天马行空的世界吗?这个时代,物质来得太容易,而精神逐渐匮乏。麦当娜唱红《物质女孩》 已经是30年前的事了,人家老美早不流行这个了,现在流行的是性灵、禅修、瑜伽,都在追求心灵的培育。如果妈妈“富养”长大的小女孩身着锦衣华服,却对精神世界的愉悦和宁静一无所知,那只是个毫无灵魂的洋娃娃—这应该也不是妈妈们刷卡买下奢侈品时的初衷吧?

   精神上的“贵族”也是一种幸福

  去年,我也有了女儿。和很多父母一样,从怀孕开始就为她的出生做准备,会去不断发现新的婴儿用品专柜,最夸张的时候,家里一个上午就有两三件网购快递,连钟点工阿姨都学会了帮我签字。

  孩子会寻找声音了,会笑了,从秋天到春天再到夏天,女儿开始展露出对世界的好奇,作为母亲,我则在她生命的每个新阶段,给她买些玩具和衣服,似乎这样,才能释放我对她的喜悦与爱。

  可是,慢慢我发现,那个我很喜欢的花仙子摇铃棒带给她的快乐,并没有一个洗干净的棉布手帕多; 她穿不穿那双精致的粉色绣花蕾丝学步鞋,都一样能学会翻滚、抬头、走路—只要她情感需求能及时得到回应,就会高兴,“嘿嘿嘿”,这是她在拍打着小手“”:我满足了,开心了。

  基于8个月来初为人母的经历,我明白了孩子的快乐,可能与我们所给与的物质关系并不成正比。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我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这是苏东坡在历尽人生富贵、辉煌与劫难后,在《洗儿诗》中写下的“育儿观”。

  孩子刚出生时,妈妈应知道,母乳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爸爸需明白,幸福的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对妻子的爱就是他对孩子最好的爱。当孩子慢慢大了,能陪他们一起看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博物馆,徜徉书的海洋,与他们一起感受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分享他们的快乐,接纳他们的不足,理解他们的悲伤,保守他们的秘密,在无助的时候给他们一个拥抱,并能说一句妈妈永远爱你。这样“富养”出来的孩子,一定是精神上的“贵族”,这样的孩子,能说他们不是幸福的吗?

   专家访谈

  父母和谐的婚姻关系以及对孩子的尊重是最好“奢侈品

  上海时空心理咨询所高级精神分析师严正伟指出,从儿童心理学上说,父母和谐的婚姻关系,以及对孩子的充分尊重才是家长送给孩子的最好“奢侈品”。

  穿戴“奢侈品”就是富养?如此富养的孩子眼界就会不同?青少年问题专家和心理学家均表示反对如此的养育方式。他们指出,所谓的“富养”更多的是年轻父母一种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这种观念其实在发达国家已经过时,且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杨雄认为:“哪怕在发达国家,‘富养’都是落后的教育观念,而且不利于孩子未来的成长。真正的贵族,也不是通过穿名牌来体现的。”  伴随社会的多样化、国际化,一部分家长有相当的经济能力,给孩子穿奢侈品或者带孩子去海外旅游、游学,这样的个人选择无可厚非。在杨雄的眼里,这种“富养”在增长孩子眼界的同时也带来许多弊端,“穿名牌显得自己与众不同,不利于孩子和同学保持一致性,也不利于培养孩子学会与人合作、分享,这对孩子未来的职场发展是有害的,会使他们失去奋斗的动力。哪怕社会再多样化,国际化,有一些价值观仍然是相同的,从小培养孩子朴素、勤劳的观念,才是正确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