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罹患烟雾病 厦门妈妈跟其同桌陪读两年半

22.06.2014  11:48
儿子罹患烟雾病 厦门妈妈跟其同桌陪读两年半 - 福建之窗
儿子罹患烟雾病 厦门妈妈跟其同桌陪读两年半 - 福建之窗
来源: xm.fjsen.com

   儿子罹患烟雾病,改变了幼儿园园长陈京萍的人生轨迹

   跟儿子“同桌”两年多,她既是全职妈妈,又是儿子的右手

   >>人物名片

  陈京萍,家住莲前街道莲薇社区,上大学时学的是教育管理,毕业后在厦门幼儿园当老师,直到当上园长。

  4年前,她的人生轨迹逐渐改写,因为儿子林于荃被“烟雾病”缠上了。为了照顾孩子,她从一位出色的幼儿园园长,变成了儿子的24小时贴身陪护。而人们对她的称呼,也从“陈老师”变成了“同桌妈妈”。

   >>名词解释

   烟雾病

  烟雾病,又名脑底异常血管网,就是脑血管很细,在脑血管造影时会呈现许多密集成堆的小血管影,像吸烟时吐出的烟雾。患者容易晕厥、偏瘫和出现脑梗。

  

  同桌上课。

  展示笔记。

  厦门日报讯(文/记者 张明蕾 图/记者 王火炎)清晨,在前埔一所小学的门外,不少家长聚在这里,看到孩子走进校园,才转身离去。陈京萍是这众多家长中的例外,她紧紧牵着儿子林于荃的手,缓缓走进校园,走进教室,和孩子们一起坐了下来。

  陈京萍不是这所小学的老师,而是儿子的“同桌”,教室最后一排的两个位子就是母子的“专座”。为了照顾患有烟雾病的儿子,陈京萍的身份一步步“进化”,从普通母亲到“同桌妈妈”,陈京萍很辛苦,却也甜蜜。

  【各自忙碌】

   他们曾是一对幸福的普通母子

   妈妈忙着幼儿园的事,儿子学习成绩优异

  “妈妈。”林于荃顶着乱发,坐在陈京萍身边沙发上,腻歪了一会儿,才玩起了手机。还有两个月满12岁的林于荃,因为生病而口齿不清,但“妈妈”二字叫起来毫不含糊。一睁眼就找妈妈,需要帮忙也叫妈妈,林于荃对母亲的依赖是从2010年开始的,之前,他们就是一对各自忙碌的普通母子。

  林于荃生病前,陈京萍一直做幼教工作。从职校毕业后,陈京萍考上了大专,后来念了本科,学的是教育管理,毕业后就在厦门幼儿园当老师。“我做幼教快20年了。”陈京萍掰指头算了算。她工作兢兢业业,从老师一路做到园长。儿子出生那年,陈京萍所在的幼儿园刚开园,儿子满两个月后,陈京萍就回到工作岗位。

  那时陈京萍是副园长,主要负责招生,几乎每个孩子进园都是她“经手”的。因为忙碌,她只能中午抽空回家给儿子喂奶,有时一加班,晚上就不知几点能回家。林于荃六个月时,既心疼儿媳又心疼孙子的奶奶,把断了奶的林于荃带回同安。母子的每天一见变成每周一见。陈京萍每周末回同安时,就只能抱林于荃——倘若抱了其他小朋友,林于荃就会哭闹。临走时,陈京萍只能偷偷离开,若被儿子看见,离别就会变成泪别。这对母子跟一般上班族家庭一样,苦恼中也有甜蜜。林于荃两岁后,陈京萍把他接回岛内,送进自己就职的幼儿园,母子俩每天一起去学校,然后分开,放学后再一起回家。

  “头别凑那么近,声音关小点。”看到林于荃捧着手机,陈京萍不时叮嘱。电子游戏是林于荃这几年才爱上的,在生病前,架子鼓才是他最好的玩伴。陈京萍说,儿子从小聪明可爱,上幼儿园时曾获得全国英语大赛铜奖、全国绘画比赛的金奖。他爱唱爱跳,喜欢下围棋,还会帅气地上台表演架子鼓。如果没有烟雾病的破坏,陈京萍会成为以儿子为傲的幸福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