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猴子一样开车”的行为应严管

12.05.2015  11:22

  历史上有许多“”法:斗富、斗鸡、斗牛、斗蟋蟀,不一而足,而今又有了“斗车”之说。近期就报道过好几次,如发生在四川成都,女司机多次变道,男司机凶狠地将其殴打;京台高速路福建建阳南路段,两司机竞相超车,将对方逼至应急道而险象丛生。

  可以看出,所谓斗车,并不是一种比水平、比成绩的竞技比赛,而是斗气、斗威风的不良行为,是一种不按规矩乱开车的现象,它折射出中国公路交通某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位曾经在中国生活过并从北京徒步走到新疆的外国人最近在微博上发表文章说,“大部分中国人开车和猴子没有两样”。这句话或许过于夸张,但我们必须承认,其中不乏有值得中国“汽车一族”反思的地方,即一部分人开车的确像猴子一样,很随意,不规矩,甚至于胡来。前些时候还听说,一些海外华人华侨看到国内有人开车的疯狂状感到可怕,觉得不可思议。这都说明,相当一些同胞开车作风有问题,值得重视。

  中国出现“汽车一族”,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以前,我们国家穷,公共交通非常落后,私人拥有小汽车更是几乎等于零。那时我们望车兴叹,根本没想到有一天个人会有小汽车。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逐步走向繁荣,人民不断迈上小康,其中有一部分人开始买车、开车。这是一件大好的事,说明中国人有点钱了。但是,“汽车一族”的某些人却时常不按规矩开车,给公路交通带来一定混乱,甚至造成伤亡事故,被称之为“马路杀手”。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都在数万乃至十几万,死亡人数与汽车保有量的比例大大超过国外,原因绝大多数是违章操作所导致。当然,当中也包括一些职业司机、行人、非机动车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矩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或许有人会说,凡事起头难,拥有私人小汽车的初始阶段免不了有乱开车的现象,过些时候坏习惯自然会变好。其实不然,翻开汽车发展史,发达国家刚用上私人小汽车时,大多讲规矩,表现出文明、礼让的精神风貌。这说明,只要注意培养,好习惯可以从一开始就养成。

  中国“汽车一族”中的某些人之所以不按规矩乱开车,原因很多,最根本的一条是,心中沒规则,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更缺乏社会责任感。似乎马路是为他一个人修的,汽车又是他私人的,想怎么开就怎么开,谁也管不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乱开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车主某种品德的缺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中国将越来越兴旺发达,拥有私人小汽车的家庭也必然越来越多。因此,教育一切开车人,尤其是“汽车一族”开好车,非常重要而且迫切,它关系到社会的有序和人民的安全。办法是家庭、学校、社会多管齐下,各尽其责,教育开车者学好驾驶技能,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特别是促使他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处处想到安全,想到别人,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有关部门则要认真地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这样,私人小汽车再多,交通状况都会井然有序,人们的安全也会有相当的保障。反之,如果以为乱开车的不良习惯会自动改掉,放松管理,不抓教育,“马路杀手”就会越来越多,社会将付出更加沉重的代价。(福建日报 楚欣)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