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专家傅轶青:受建筑师父亲影响 做事不要“返工”

01.07.2015  11:56
航天专家傅轶青:受建筑师父亲影响 做事不要“返工” - 福建之窗
来源: qz.fjsen.com

  说起自己的航天故事,傅轶青特别有精神

  7月1日讯(海峡都市报闽南版记者 吴月芳 田米 通讯员 刘扬宇 文/图)今年83周岁的傅轶青,已经和新中国火箭研究相伴近半个世纪。前天,他带着一家老小,从上海回到家乡泉州,修缮祖父和父亲的坟墓,并将124件记录自己辉煌一生的个人奖章证书等物品,捐赠给泉州市档案馆。昨天下午,海都记者和傅轶青畅谈一个半小时,说起火箭研究故事,傅老特别有精神头,而对幼年时在泉州古城的生活也记忆犹新。

  口述人物NO.7:

  傅轶青,泉州籍著名航天专家,1932年出生在泉州。1956年毕业于北京航空学院,之后被分配到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在钱学森院长的领导下参加建院。其所参与研制的火箭等,获得了国家级众多荣誉。父亲傅维早是清末民国著名建筑师。

   建筑师父亲的影响 做事不要“返工”

  父亲生了三男四女,我是老三,如今兄弟姐妹只剩下我一个了。这一次回来,我修缮了祖父和父亲的坟墓,他们安葬在南安柳城街道祖籍地。1884年父亲出生,9岁那年,祖父到厦门谋生,父亲跟着去了。11岁时父亲就在建筑工地上当小工,听我叔父说,父亲后来有机会拜一位外国建筑师为师。因为聪明学得快,被洋师傅推荐参与厦门鼓浪屿英美领事馆、英华书院等工程的建设。

  1910年,英国人安礼逊准备扩大泉州惠世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前身)和培元学校的规模,聘请父亲到泉州,将惠世和培元的全部工程委托给他设计和施工,那一年我们家定居泉州。上世纪20年代,父亲设计建设了安礼逊图书馆,现在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今天早上我带着孩子和孙子特别去参观了安礼逊图书馆,那是父亲的代表作,培元中学校长特别接待了我们。

  父亲的重要工程还有维修开元寺的东西塔,那时候没有起重机,我想他们大概要在旁边堆土垫高吧。这些事情也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当时我还没出生,父亲也没有和我说过。我从叔父那里听说过一些,他现在去世了,也无从考证。

  大概在1920年,父亲精心督造的金鱼巷144号——我们家的宅邸竣工了。房子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师的房子确实是比较精美的,家里的柱子上甚至还有四尊飞天。(海都记者注:这里现在还有傅老兄弟的亲属居住,挂着“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泉州古城示范区”的牌子,上面写着“傅维早故居”。)

  遗憾的是,父亲56岁就去世了,当时我才六七岁。小时候我和其他孩子争吵,父亲就会告诉我:“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高。”他常说,做事要小心谨慎,不要“返工”。因为他的工作里最怕返工,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当时我年纪小,这些道理是我后来总结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