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更需要道德托底支撑

13.08.2019  22:40

  在刚刚过去的我国第十一个“全民健身日”,恰如今年的主题“健康中国、你我同行”,越来越多人加入到运动健身中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刚成立就密集行动,致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和“15分钟健身圈”。在全国各地,太极拳集体展演、五人制足球赛、青少年田径赛……运动成为生活方式,健康成为共同诉求。(8月13日《人民日报》)

  对于健康的定义,应该有社会和个体两种诠释。站在社会层面看健康,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健康生活更是幸福的形态,是社会文明的成功显现。如何体现整对于健康的把握?不仅仅是身心上,还要在精神风貌上有拔节,一个没有幸福和文明托底的生活,最终无法和健康两字联在一起。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健康不仅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国家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国家的健康治理又离不开千千万万个个体和家庭的努力。比如一些个人和家庭,虽然很有钱,但是却常常感叹幸福指数太低;同样,道德自律、生活简朴、文明有序的人,他们却非常珍惜现有的幸福,即便是收入不高,但是他们也能将工作做得认认真真,从来不马虎半点。从中可以看出,健康不仅需要健身,更需要健心、健德。

  健身是健康的基础保证,健新、健德才是健康恒久的源泉。毕竟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大众来说,是幸福的本钱,但是,近年来在健身中出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往往又增加了社会的矛盾,例如,广场舞扰民,饲养宠物影响社会文明、伤害他人健康等,大家在追求健康中不能摆正心态,就会过于自私,凡事只考虑自己,为了自己的健康而伤害了他人的健康,伤害了社会的文明治理。因为,健康,上连国家治理,下接百姓生活。如何顺应群众期待,提升每个人的健康水平?这是每个人都该思考的问题。千万不能将健康只设定为自己单个的权益,这样就容易造成狭隘的健康,也会影响社会文明的进程。

  有道德托底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健康治理,唯有在道德自律上先入手,比如垃圾主动分类,就是健康生活的文明形态,健身的时候考虑场合,不要对他人的健康产生干扰,这样的健康才会利人利己,多做文明人,形好文明事,才是对生命实施全程、全面、全要素的呵护,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追求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用健康的体魄、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撑起民族复兴的伟业。(福州文明办 雷沛弘)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