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楼连续20个月亏本 “半公半私”模式遭遇滑铁卢

12.08.2014  10:58


  东南网8月12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骆余民 陈思亲/文 常海军/图)路边满是违章停车,智能停车楼里却没几辆车。近日,导报记者调查发现,厦门三大公共智能停车楼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这让停车楼投资方一直很苦恼,尤其是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的投资方。

  昨日,导报记者调查发现,目前,由于智能停车楼停车率太低,停车楼投资方每个月都处于亏本的状态。此前,厦门市曾尝试利用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公共停车场,试图来缓解厦门市停车难题。

  但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自运营以来,一直处于月月亏本的状态,这让该停车楼的民间资金投资方萌发了去意。作为厦门第一个利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设施,其民间资金投资方的动向再次引起了关注。

  亏本 投用以来每个月都在亏本

  从厦门首个利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投资建设的公共停车设施,到一度被市民称为“厦门最贵停车楼”,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从一诞生就引起了市民的关注。

  最近这座停车楼又自降“身价”了,经过多次降价之后,其收费标准已比路边占道停车泊位便宜。停车楼降价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很简单,该停车楼建设及运营方厦门福斯特停车管理有限公司的有关负责人给出的回答是:为了提高停车楼的停车率,尽力减少停车楼的亏损。

  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于前年12月份投用,运营至今已20个月了。“光每个月运营成本就10多万,但每个月停车费只能收五六万元。”厦门福斯特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向导报记者透露,自停车楼投用20个月以来,每个月都在亏本,严重入不敷出,已经亏了100多万元。

  这位负责人透露,扣除停车楼的建设成本不算,现在停车楼每天的运营都需要大量的费用,比如停车楼员工工资、水电费、维修费用等,这些最基本的运营费用都无法靠收取停车费来平衡。

  撤资 民间资金方开始萌发去意

  公开的信息显示,投资建设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的是“厦门福斯特停车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7月6日的福斯特,其控股股东正是厦门市政空间资源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国企厦门市市政开发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其持有福斯特51%股份。

  福斯特另外49%的股份属于两家民营企业:深圳市中科利亨车库设备有限公司、厦门金地停车场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其中,前者作为国内智能化多出入口塔式立体车库的唯一生产商,停车楼的主要设备正是由其提供;而后者,作为中国第一家集停车场规划设计、停车场投资建设、停车场运营管理三者于一体的停车服务公司,主要进行资本投资等。

  据知情人士透露,三方投资这一停车楼时,即已明确各方的投入与收益的比例,包括国企、民营在内的各股东,可按各持股比例,享有未来停车楼的收益。

  只是面对停车楼一直亏损的状态,停车楼的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投资方坐不住了。“今年下半年再看看,若不行我们就考虑撤离这个项目。”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民间资金投资方的有关代表人士透露,面对停车楼一直亏本的状态,连运营成本都收不回来,更不用说停车楼近4000万元的建设成本了。“估计三四十年都很难收回成本了。”这位人士表示,市政公司作为国企,有其他收入可以弥补其在停车楼的亏损,但是他们作为民营企业,他们的民间资金有限,若停车楼经营在短期内没有起色,他们就没有那么多资金可以投入,也只能考虑撤资止损。

  影响 “半公半私”模式遭遇滑铁卢

  上述三家公司通过近乎“半公半私”模式修建的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成为厦门市尝试利用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停车场的试验田。这不仅在厦门尚属首次,在全国,也尚属首例。

  其实,一直以来,厦门市都在探索利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投资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厦门政府部门甚至专门出台政策,明确鼓励社会力量资本单独新建向社会公众开放停车场的项目用地,采用招拍挂方式供地,底价给予适当优惠,并将其作为缓解“停车难”的重要策略之一。

  根据有关部门此前计划,厦门停车场建设将实行“民间”、“国企”、“财政”三条腿同时走路。在已规划的多幅停车场地块中,部分市政停车场还在考虑,延续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的建设模式,引入社会资本。

  但如今,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所遭遇的困境让民间资本投资方开始萌发去意,对于政府鼓励的这一“破冰”模式,无疑是一沉重打击。“我们之前也准备在厦门多投资建设一些停车楼的,但后来都停止了。”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民间资金投资方的有关人士透露,江头公园市政智能停车楼的亏损,让他们在厦门投资建设公共停车设施的计划被搁浅了,因为他们还未看见投资公共停车场的春天。

  记者观察

  不同经营模式 不同生存境遇

  导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厦门投用的3座机械式公共智能停车楼,采取了3种不同的投资建设模式,其所面临的生存境遇也大不相同。

  上古街停车楼有“后盾

  据接近上古街停车楼管理方的相关人士透露,相比于江头停车楼,拥有15层垂直升降、798个车位、投资约2亿元的上古街停车楼,虽然每个月的停车收入可达20万元,是江头停车楼的4倍,不过,由于体形巨大,这座停车楼每个月的运营成本,却需要30多万元,亏损比江头停车楼还多。

  然而,不同的是,上古街停车楼由大型国企投资建设,拥有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这一强大的资本方作为后盾,而就在几个月前,市政建设开发总公司还被正式纳入新组建的市政巨无霸“市政集团”旗下,资本实力更为雄厚。

  这位人士称,作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社会公益性停车楼,上古街停车楼实行政府定价,有政府资本支撑,即使运营情况不好,也能一直撑下去。

  妇幼停车楼“没压力

  相比于江头停车楼和上古街停车楼所面临的营收尴尬,妇幼保健院的停车楼,日子却要好过得多。

  导报记者了解到,3座停车楼中,拥有200个车位的妇幼停车楼规模最小,投入和运营成本也相对较少,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停车楼由妇幼保健医院自己投资建设,主要为病人提供停车服务。

  为此,妇幼停车楼和其他两座停车楼有本质区别,由于属于医院自身配套,有医院的营收作为保障,妇幼停车楼就能高枕无忧,不用单独面临运营创收的烦恼。

  另外,和上古街停车楼一样,由于妇幼保健院车流密集,利用率也相对较高,和江头停车楼一半的空置率相比,在其规模和运营成本内,妇幼停车楼的停车收入性价比也更高。

  导报记者注意到,在江头停车楼、上古街停车楼和妇幼停车楼这3座智能停车楼中,民营资本注入的江头停车楼境遇最惨,上古街停车楼相对较好,而妇幼停车楼则几乎不存在生存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