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人事”文章 立起“服务”招牌

05.04.2016  19:01
   “春季里来暖洋洋,家家户户春耕忙。茶女提篮来采茶,早早来到茶山上,一边采一边唱……”福建“明前茶”刚刚采摘结束,可这首欢快嘹亮的采茶歌,依然萦绕着八闽大地。
   “好在气象预报及时,防护措施到位,我这茶园的新芽未被冻伤,不然今年的‘明前茶’得泡汤。”提起3月份席卷福建的一场场冷空气,福安市坦洋村的茶农施永福仍是一幅“心提到嗓子眼”的样子,“看着飘舞的雪花,心里甚是忐忑不安。
   “那几天,他一天都要跑茶园去看好几次呢。” 施永福的爱人胡女士告诉记者。据了解,虽然今年冷空气比较“凶猛”,但施永福家的“明前茶”受之影响却不大。这其中,气象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作用,提前发出低温预警,临近时基层气象局工作人员点对点逐一提醒……究其因,得益于福建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设置创新工作的有效推行。

   不唯“编制”,只唯“需要
   改革,是为了解放和提高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福建省气象局从“”上下工夫,将“”与“”相互结合,推动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设置是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的基础,我们打破编制界限,不局限于国家编制,更要看业务需要,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福建省气象局人事处处长陈春宝介绍说。
   近年来,按照中国气象局人事司有关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设置工作部署,福建省局积极实践、扎实推进,研究制定了《福建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发展实施细则》,创新了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综合管理岗位设置工作,融合国编、地编、编外人员,配套完善岗位绩效考核措施,并以此为依据,有效促进地方公共财政全员保障的落实。
   同时,调整业务布局、优化业务流程,统筹组织业务平台建设,福建省市县预报服务业务平台、福建气象业务平台、气象信息快速浏览平台成为助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的三大业务平台;加快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和观测业务改革调整进程,推进地面、高空、雷达观测一体化业务改革,积极开展气象装备社会化保障,气象观测人力资源得到有效释放。

   不看“身份”,只看“绩效
   “强化岗位绩效考核,明确岗位工作导向,使职工强烈意识到自己岗位该做什么,要重点做好哪些工作,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三明市气象局局长林炳干表示,“4月3-4日,我市出现强对流过程,我们之所以能够主动、高效地应对,就是各县综合气象业务岗位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觉加班,主动服务。
   在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设置的基础上,福建省气象局进一步加强岗位管理,配套完善岗位绩效考核,不看“身份”,只看“绩效”,实现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从地方公共财政人员经费的编制内有限保障向在岗人员(国编、地编、编外)的全面保障转变。
   “岗位培训和上岗考核相结合、绩效工资与岗位实绩挂钩考核相结合、主班和副班岗位互补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就是我们在改革实践中摸索出来的。” 陈春宝介绍道,“这一模式得到中国气象局人事司认可并示范推广。
   目前,福建省气象局仍在进一步深化县级气象机构优化调整和探索创新综合管理、综合业务的岗位设置运行模式,有效统筹多元人力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和挖掘综合气象业务岗位的潜力。

   不管“是谁”,只管“你能
   深化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设置,对县级业务人员综合素质要求比较高,既要能做网络保障、设备维修、信息处理等,又要胜任决策服务、监测预警、突发应急、农业气象等工作。福建省气象局强化人力资源保障,重点抓好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人员岗位技能提升,只要在岗位上,不论身份,不管你是谁,你就必须要能胜任。
   福建大力实施气象业务科技人才“领航强基”工程,出台《福建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术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办法》,首批22名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术带头人脱颖而出,在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设置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加大基层人才引进培养,统筹用好各类人才资源,县局气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质量明显提高;按照培训先行原则,加强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培训,将县级综合气象业务纳入省局2014年至2015年的重点培训计划,健全完善省市分级培训机制,省、市局开展各种类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培训班67期,参训2870人次;坚持持证上岗,省局组织开展全省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岗位上岗资格考试,533人获上岗资格。
   “茶叶发芽期前气候比较湿润,雨水充足,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目前茶叶生长情况很好。”在盛产茶叶的武夷山市的市气象局副局长周萌说,“如果4月下旬至5月份采摘时期雨水少,今年的茶叶将品优量丰。”从事气象的她,说起茶叶生产种植技术来,也是一套一套的。而这些,全是她利用业余时间自觉学习的,驱动力在于使气象服务尽可能贴近民众需求。(宣教中心汤珺琳、人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