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真诚的人,做可信的事

29.06.2017  15:51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的基本概念,也是修身处世治国的基本美德。早在先秦时期,儒家就提出了“”“”概念。

  《礼记·中庸》把“”视为礼的核心范畴,“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认为诚笃之德是达至“天人合一”境界的前提。《大学》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视为人们认识、修为和治国的重要环节。在孟子那里,诚既是天道本体的范畴,也是做人的诀窍,“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既如此,“”亦如是。

  孔子将“”视为“”的体现,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信则人任焉”,他强调:“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把“”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到了汉代,董仲舒将“”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认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即为信。由此不难发现,在中国传统思想中,诚信不仅是一个基本的伦理概念,更是人们立身处世的基本品质。诚信之义要求人们待人处事真实诚恳、以信取人,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对于诚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也有每个人自己的感悟。借着今天演讲比赛的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2012年6月,北京某高校大四学生吕江父亲被诊断身患白血病,因家住农村父母以务农为生,家中经济困难无力承担至少40万元的医疗费用,被迫无奈,吕江在微博、淘宝等网络平台讲述了自己的故事并向大家借钱,承诺会在3至5年内还钱且支付每年5%的利息。3年过去,2015年5月10日,正在天津出差的曾先生突然收到吕江的电话。原来,当年吕江在网络上求助时曾先生曾通过银行向吕江转账捐款。曾先生说自己已经忘记了当时捐钱给吕江的事情,也忘记了具体捐了多少钱,没想到3年后会接到吕江的电话表示要还钱给他。电话中,他表示不需要吕江还款,但吕江坚持借钱就应该还钱,也希望曾先生能继续帮助更多的人。随后,曾先生收到吕江汇款的银行短信,金额甚至包括吕江当年在网络上承诺的利息。事后,曾先生在谈及此事的一篇博文中感慨:“这个忙乱而又现实的时代,我已经想不出来,还有什么比完成自己的承诺更宝贵的事,哪怕它已经被人遗忘!

  借债还钱,一件本来理所应当的事情,竟能引起人们的议论、媒体的关注以及当事人的感慨。当诚信缺失的荒漠里偶然开出一朵名叫“责任”的崭嫩小花,掠过心头的,与其说是一阵欣慰,不如说是一阵悲哀。“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夫子的这番话尽管陈旧,却道出了几千年来维系社会诚信体系的一种朴素的价值观。没有诚信,便不能成人立命,更不必说“治国、平天下”地做一番大事了。

  留学日本的青年,因为谎报了清洗盘子的次数而被老板辞退,甚至在该市的各大餐馆求职都会被拒之门外;一张信用卡的记录污点,往往会伴随持卡人终生,影响其保险、医疗、就业等诸多方面;贵为总统的施密特·帕尔,会因为几十年前的学术论文造假而声名狼藉,甚至陷入被迫辞职的尴尬境地……

  雨果说,没有爱世界将是一片荒漠。而我要说,没有诚信,社会将是一潭死水,只有车辕中规,才能通达天下,这是格物之道,更是做人之理。(马尾区委文明办陈伦轩)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