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水温持续偏高 致罗源湾吊养鲍鱼大面积死亡
专家察看鲍鱼死亡情况。
专家称并不影响活鲍上市,缺氧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9月7日讯 近期,罗源湾碧里海区吊养鲍鱼出现大面积死亡,碧里村鲍鱼养殖户损失惨重。5日下午,记者跟随由集美大学教授、省水产技术部门专家组成的专家组来到碧里海区,现场查看鲍鱼死亡情况并抽样检测水质。据专家组最新分析判断,缺氧和水温持续偏高是本次鲍鱼死亡的主要原因,并不影响活鲍上市,缺氧的最终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
非大范围爆发性死亡
5日下午,记者跟随专家组搭乘渔船来到罗源湾碧里海区。一进入鲍鱼养殖区,就闻到了空气中散发出来的阵阵恶臭,鱼排上还堆放着不少腐烂的鲍鱼。看到专家组到来,七八名养殖户陆续围上来,询问鲍鱼死因。
养殖户官鼎源把一个养殖笼从海水里提上来,打开一层层盖子,伤心地对专家说:“一笼原来装200个左右,现在剩下没几个了。”记者发现,养殖笼内有不少死鲍鱼,个别已腐烂分解。水产专家宋振荣抓了几只未死的鲍鱼将其翻身放在木板上,结果鲍鱼一动不动,存活活力明显下降。
“再过一两个月就可以上市了,太可惜了。”官鼎源告诉记者,他今年吊养了1400多笼,目前只剩下两成左右,按照每笼600元~800元计,损失在三四十万元。
据养殖户介绍,8月中下旬以来,碧里海区吊养鲍鱼陆续出现死亡现象,死亡数量从刚开始的每笼一两只到后来的十几只,每天直线上升。碧里村近200户养殖户普遍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而据渔业部门的统计,碧里海区近期鲍鱼累计死亡率约30%~40%,个别养殖户达50%~60%。
据了解,近年来每到夏季高温季节,我市养殖的鲍鱼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死亡,较为严重的为2009年8、9月间,罗源湾鲍鱼曾出现大范围的爆发性死亡,损失巨大,但这次为长时间的持续性死亡,并且主要集中在碧里海区,并非大范围爆发性死亡。据养殖户反映,越靠近罗源湾口,鲍鱼死亡率相对越低。
共3页 1 2 3缺氧和水温持续偏高是鲍鱼死亡主因
专家组初步分析,导致碧里海区吊养鲍鱼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持续性高温和低溶解氧,并非病害引起的爆发性死亡,不影响活鲍上市。
最新调查分析结果显示,8月19日罗源湾海区水温为29.2℃,9月3日监测海区水温为30.2℃~30.4℃,9月5日下午现场检测碧里养殖区水温为29.0℃~29.2℃,持续高温(30℃左右)达半个月。经查阅资料,碧里海区今年8月~9月的水温高于前两年,水温偏高,持续时间较长,造成来自北方的皱纹盘鲍和杂交鲍摄食率及应激力下降,甚至死亡。
专家组分析,碧里海区鲍鱼死亡最严重,主要是因为相比较其它鲍鱼养殖区,这里离罗源湾口最远,水流交换条件较差,污染物不易稀释和扩散,对鲍鱼的养殖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经采样观察,濒死鲍鱼个体完整,足部附着力减弱,体表颜色变浅,未见明显的裂壳、溃疡、破腹、脓疱、肌肉缺损和肌肉萎缩等常见的病害症状,经镜检也未发现有寄生虫感染,经实验室分析,基本可排除细菌性病因。
应注意降低养殖密度及时清理死亡鲍鱼
据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宋振荣介绍,在近段时间持续高温的情况下,罗源湾碧里乡吊养鲍鱼死亡有蔓延和加重的可能,建议养殖户对达到一定规格的健康成品活鲍鱼适当起捕上市,同时采取相应减损措施。
据介绍,罗源湾养殖规划中水产生物养殖容量大约2万箱,而实际养殖规模是规划量的两倍多。持续的过密养殖造成水质环境恶化,危害水产生物的正常生长,相关部门要加强宣传和管理力度,提倡科学合理的养殖密度。养殖户要及时降低放养密度,尤其在水流不畅的海域更应降低放养密度。
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马平说,死鲍鱼如果没有及时清理,高水温条件下会迅速腐败和耗氧,又会造成临近鲍鱼的缺氧。养殖户发现病死鲍鱼要及时清除,并作无公害处理,最好装入塑料袋密封后在岸上掩埋,同时及时清除养殖笼上的附着物,保证水体交换顺畅。
(福州日报见习记者 郭立锋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