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重登记,崇节俭”的婚俗新风尚
近日,民政部、全国妇联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婚姻家庭辅导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称,探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社会名人颁证制度,积极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设计文化内涵丰富的颁证词,鼓励当事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9月9日澎湃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折射的是社会文明,更是一个国家的文明,而婚姻家庭的时代切面,其实就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见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多棱镜的重要侧面。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颁布70周年,70年的时光流逝,一代代人、一个个家庭,与新中国一起走过,而其中一点一滴的变化,都印证着社会风尚与价值观的时代变迁,也见证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轻登记程序,重婚宴排场”成为婚嫁主流思想,大多数社会公众看来,只有摆上了酒宴才算结婚,好像“不铺张浪费就不重视,不婚闹就不热闹”。正是在这种本末倒置的观念影响下,婚礼费用越来越高,攀比之风越演越甚,而所有的这一切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和年轻人经济负担变得越来越沉重,甚至出现了恐婚群体。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我们在积极倡导移风易俗、喜事新办文明新风尚的同时,更希望通过政府的具体引导,能够把繁琐的婚礼简单化、把昂贵的婚礼勤俭化、把庸俗的婚礼高雅化。而“探索将颁证仪式引入结婚登记流程并实现颁证常态化,建议,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立社会名人颁证制度,积极推广人性化的颁证服务……”,以人性化颁证替代传统的婚礼,无疑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事实上,民政部门邀请地方领导、社会名人颁发结婚证件,以此来增加颁证仪式的庄严、正规和隆重,鼓励双方新人邀请亲朋好友共同见证自己的颁证仪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纠正公众对婚姻登记与婚宴的一种错位认识,既可以借此增强新人在婚姻关系上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又可以极大地减轻新人和父母的经济负担,利于引导公众树立“重登记,崇节俭”的婚俗新风尚。
因此,《意见》以“颁证式婚礼”代替传统婚礼,不仅惠及着婚姻双方当事人,更会让正确的婚姻观念和家庭伦理道德日益深入人心。期待更多新人能够从领证的那一刻起,真正领悟婚姻的真谛,共建良好社会风气。(莆田文明网 谢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