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借款惹争议 浙江一法院启用测谎技术断真伪

25.06.2014  21:08

中新网台州6月25日电(见习记者 谢盼盼 通讯员 叶菲 刘海赟 杨甜甜)6月25日上午,浙江台州三门法院借助测谎技术,审理一起大额民间借贷案件,这是该院首次借助测谎鉴定辅助断案。

今年年初,原告胡某手持两张总金额达一百二十万元的借条到法院起诉被告陈某,称对方尚有86万元欠款未还,承办该案的刘法官立即打电话给陈某,陈某却坚称该笔欠款早已还清,其中现金支付20万元,汇款100万元。

胡某解释陈某的100万元汇款是用于偿还双方之间另外一笔105万元的借款,陈某却称根本没有105万元借款这回事。

100万元汇款到底是用于偿还本案借款还是另一笔借款?胡某口中的另一笔105万元的借款是否存在?法院庭审了两次,双方依旧争得面红耳赤。

第一次庭审时,胡某提供的证据中有一份2012年时陈某发给他的短信记录(原文):“我把利息清给你,还有一笔一百五万,要么星期五,要么星期二到了。

胡某借着这条短信来证明双方另有一笔105万的借款存在。陈某却辩驳称是别人在他这里借了150万,答应还他105万,和胡某没啥关系,别人还他,他就可以用来还胡某剩余的欠款。他坚持认为该短信内容没有涉及到本案借款,并不足够证明105万元的借款事实。

首次庭审后,法院认为陈某对借款的履行无法提供较为充分的证据,而根据现有证据另一笔105万元借款的真实性暂时无法确定。

为了查明事实,经双方同意后,法院决定对双方进行“测谎”。5月23日,经法院委托,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心理测试室对双方进行了“测谎”。此次测谎要认定的事实有三项:陈某有没有向胡某借款105万元;陈某汇给胡某的100万元是否用于归还本案借款;本案的120万元借款是否已经还清。

据华东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心理测试室负责人夏老师介绍,人在面对某种心理刺激时,身体就会呈现相应的生理反应。测谎最重要的指标就是皮肤电流波动,人的呼吸、心率等也许可以调节,但皮肤电流的细微变化却逃不出精细电子仪器的“监控”。根据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胡某在回答上述相关问题时“均未出现说谎生理反应”;而陈某“均出现了说谎生理反应”。

经过二次开庭审理,法院仍未对该案作出当庭判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