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胜杰: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探索校地合作之路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接受本网专访
新华网河北频道9月15日电(袁志广 魏会博)首届“白洋淀(容城)国际服装文化节暨纺织服装产业项目对接会”将于9月19日、20日在保定市容城县举办。此次服装文化节由保定市政府、北京服装学院、新华网共同主办,活动针对性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对河北服装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战略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在服装文化节前夕,新华网河北频道推出“《新思路引领新发展》——产业转型升级之容城崛起路”系列访谈。近日,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马胜杰接受本网专访,就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校地合作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校地联姻 在优势互补中双赢
主持人: 北京服装学院作为中国服装产业重要的教育、科研和人才培养基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与河北方面合作,以促进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马胜杰: 北京服装学院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服装命名、艺工融合为办学特色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围绕“服装”,学校拥有全产业链的专业设置以及从本科到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雄厚的服装科技与服装设计师资队伍;拥有一批全国及市级服装科研和创新实践平台。近年来,北服与爱慕集团、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取得许多成果和丰富的产业合作经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实施的机遇下,北服与保定市签订了产学研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内容涉及服装产业科研攻关、建立校外实践基地、设计创新、人才培训、沟通会谈机制等,此次服装文化节和产业项目对接会,正是我们合作的开端。
河北保定是传统纺织大市,有着较深厚的产业基础,但服装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以保定容城为例,该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服装产业集聚地,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2014年实现产值235亿元,形成了很好的产业集群。我们同时看到,容城的服装产品以中低档居多,高附加值产品少,自主品牌更少,缺少行业领军企业,亟须借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实现产业升级。而北服拥有较强的服务产业的能力,也需要与产业合作来促进学校发展。
总之,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需要“智力”,学校需要“土壤”,校地合作互惠共赢,前景十分广阔。
主持人: 从您的介绍可以看出北服和保定的合作已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除了即将举行的服装文化节,还有哪些具体的合作项目?
马胜杰: 今年5月份在保定容城挂牌成立“北京服装学院白洋淀服装文化创意中心暨中小学学生装(校服)研究中心成果转化基地(保定)”,该基地围绕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搭建服装全产业链研发平台,将开展服装面辅料信息资源库、服装与箱包鞋帽设计、服装纸样与工艺革新、服装CAD与三维服装虚拟展示、服装品牌与营销研究、服装安全检测与评价以及废旧服装回收利用等项目。
人才交流和人才培训合作方面也不断加强,学校已选派优秀人员去容城挂职锻炼。今年暑期在容城开设了服装高级人才研修班,两年制脱产大专班等人才培养计划也已初步拟定。在本次服装文化节上还将成立京津冀协同发展纺织服装产业高校联盟,并有二十多位设计师与容城纺织服装、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签约。
此外,学校已经确定保定澳森制衣有限公司、保定津海服装股份有限公司、保定集宏兴服饰有限公司、保定豪丹制衣有限公司、保定凯迪服饰有限公司等5家服装企业为“北京服装学院校外实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