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修鞋师傅三十余年好手艺 台湾女商人慕名上门

30.10.2014  18:50

  陈师傅正在修鞋

  “老陈,您再帮我把这十几双的皮靴保养下吧!”“没问题!明天中午来拿!”前两天,台湾客商庄女士又带着她心爱的皮靴,来到鼓楼区元帅路上的“隆福鞋坊”,找陈隆福老鞋匠护理皮靴。老陈今年53岁,修鞋三十余年,从鞋厂的学徒做起,开过鞋厂倒闭后又做回修鞋匠。不管什么鞋子,到他那都能“起死回生”。

  台湾客商6年就到一家店修鞋

  庄女士是一位台湾客商,在福州17年了。每年冬夏两季,她都带着心爱的二三十双女士皮靴、皮鞋,来陈师傅的店里进行护理和维修,脱胶、换底、换跟,陈师傅次次都细心完成。如今,庄女士在陈师傅店里已经修了6年,她说:“这些皮鞋、皮靴都是我的宝贝,放在鞋吧价格太高,街头鞋摊又不放心。老陈手艺好做工细,修鞋时间长,这么多年我一直信赖他!”

  在东南快报记者与陈师傅攀谈的时候,来修鞋的客人络绎不绝,有医生有富商,有年轻人也有中老年人。

  “许多原本都打算要扔掉的鞋子,经陈师傅的手,都能让它‘起死回生’!”一位张姓医生带来双穿了两年的女士高跟鞋,白色皮面完好,就是鞋跟坏了。陈师傅换上了一对T鞋跟,敲敲打打3分钟后就修好了,收费10元。张医生所有的鞋都是在这儿修理的。

  陈隆福师傅经常讲,修鞋要比做衣服更加细致,紧一分松一毫都不行。衣服大一点小一点还能穿,可是鞋子紧了,穿的人难受,修得太松又容易掉跟,所以要倍加细心。“这么多年,店里大多都是老客户了!”

共2页 1 2

  鞋厂倒闭后回归修鞋老本行

  陈师傅19岁就到鞋厂做学徒,当鞋底工。“那时候大部分的活儿都要手工去做。”陈师傅说,那时候一天要做四五十双皮鞋,双手都长满了厚厚的老茧,每月只赚十几元。

  陈师傅忙完一阵手里的活,就会停下来泡一壶茶,抽一根烟,看起来闲适自得,附近居民都爱来他这儿坐坐闲聊几句。可陈师傅每次都只休息5分钟,然后又接着忙手里的活,真是一刻都不耽误。陈师傅说,每年10月到春节这段时间,是修鞋的旺季,经常忙不过来。

  2000年下岗后,陈师傅花了4万多元与朋友合股,在后坂村开设了一家鞋厂,可不久后由于经营不善倒闭了。

  “刚倒闭的那段时间我一度十分颓废,是家人的鼓励让我重新振作!”2001年,陈师傅决心自己开修鞋店,先后在贤南路、湖东路、旧米仓新村以及现在的元帅路上开过4间修鞋店,那一带的居民对他都非常熟悉。

  曾经有人劝陈师傅开个网上鞋店,可他说:“自己电脑都用不清楚,还是实实在在地做好老本行吧!”

  陈师傅回忆起自己三十多年的修鞋生涯,他认为男款的皮鞋变化不太大,女鞋可谓翻天覆地,圆头鞋、漆皮鞋、豹纹鞋、坡跟鞋,几乎年年都会出一种新款式。

  从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尖头女鞋曾一度引领潮流,2008年以后,尖头鞋不流行了,许多女客人都要求把尖头改为圆头。

  陈师傅聊起上世纪80年代,一双皮鞋几十元,大多用橡胶材料做大底,一双鞋可以穿5到10年,可脚感一般。现在的皮鞋,制造工艺先进,流水化作业,大都用皮底,软硬适中穿得舒服,价格高则上万元,低则几百元,可顶多修修补补一两年,就要换新鞋了。

  (东南快报见习记者 陈兆荣/文 记者 刘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