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信访不信法难题有望破解 改革路线图渐清晰
解决信访难题“路线图”渐清晰
三中全会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专家称“组合拳”有望破解信访难题
信“访”不信“法”,这是很多涉法涉诉信访群众过去对待法律的一个态度。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
中央政法机关多措并举,一年来,涉法涉诉信访群众到党政信访部门上访数量明显减少,政法机关信访事项受理率、立案率明显提高,信访群众依法按程序反映问题的意识逐步增强。
从信“访”到信“法”。只有改变过分依靠行政推动、通过信访启动法律程序的工作方式,把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依法纠正执法差错,依法保障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公正结论,保护合法信访、制止违法闹访,才有利于实现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与维护司法权威的统一。
国家信访局周围,30年来形成了来自全国各地访民聚居的“上访村”。今年5月1日起,信访机构不再接受越级上访。很多常年居住在上访村的越级上访者,陆续踏上返乡之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对信访改革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不接受越级上访”只是诸多举措之一。与此对应的是引导逐级信访,使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及时就地解决,使信访问题在基层属地妥善解决。
与此同时,中央正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有分析认为,中央政法机关基本形成了依法办理信访问题的“路线图”。
对于正在进行中的信访改革,有学者认为,只有做到党依法执政、政府依法执政、法院依法公开独立行使审判权,才能从根本上破解信访难题。
新京报首席记者 关庆丰
【信访改革方向】
决不能“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
2013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主题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个月前履新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集体学习时,坦率地分析了“信访”面临的尴尬:“如果一个社会大多数人对法律没有信任感,认为靠法律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上访、信访,要靠找门路、托关系,甚至要采取聚众闹事等极端行为,那就不可能建成法治社会。”
“要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决不能让那种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现象蔓延开来,否则还有什么法治可言呢?”习近平提出,“要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使大家都相信,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通过法律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在一些法学专家看来,习近平找到了解决信访难题的根本途径——依法治国,树立法律的权威。
近年来,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越来越多的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进入司法领域,出现了诉讼与信访交织,法内处理与法外解决并存的状况。
国家信访局局长舒晓琴今年3月撰文称,从当前信访整体态势和特点看,诉求类信访量仍在高位运行,信访上行压力较大,土地征用、房屋拆迁、劳动社保等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国家行政学院龚维斌教授曾表示,一些地方出于对于维稳的压力,对涉诉涉法的信访处理,更是助长了“信访不信法”的现象,导致人们认为信访是唯一的救济渠道。
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姜明安说,今年夏天发生的访民在报社门前喝农药事件,反映出社会救济渠道的不畅通,最后访民只有信访,甚至用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事件不完全是信访领域的问题。”姜明安说。
姜明安认为,一方面是司法的权威性不高,一方面是利益诉求的增长,两者的矛盾造成信访体系压力倍增,不堪重负。大量原本应当通过司法最终解决的利益纠纷,进入行政体系下的信访通道,严重损害司法权威,导致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