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高速公路铺到田头
“去年底,村里开通了信息服务点,我们的淮山产品销售又多了个好渠道,今年收购价上涨两成。”26日,云霄县马铺乡矾山果蔬合作社理事长何银河说,最近正忙着把淮山面、淮山米线、淮山粿等样品寄给外省客户。这样一来,当地“养在深闺”的淮山系列产品终于走出只能在周边几个县销售的尴尬。
为缩小信息鸿沟,2012年省委省政府把推广应用“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模式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推动公共信息服务进村入户。借助“世纪之村”平台,我省越来越多的农民依靠电子商务走上致富路。
“通过‘世纪之村’平台,农民不需要会上网,只要请村里信息员发个帖子,农民就可把农产品卖出去;只要到网上农店一搜,网民想要的绿色食品土特产就能尽快送到手。”“世纪之村”总裁助理郑荣坡告诉记者,这一平台已从最初的村务公开网站发展成为集农村电子村务、农务、商务、便民服务四大职能,可提供650多项服务内容,具有低成本、傻瓜化和自身造血的特色。
依托“世纪之村”平台,信息化还催生农村新兴产业,孵化出一批农民创业者、企业家及农村实用人才。不仅信息点、信息员实现了本土化,就连物流也采用草根配送方式。兰田村的许英得是摩的师傅,去年5月成了一名兼职草根物流信息员,每月能获得200元左右的额外收入。
目前,全省已建立1.2万多个村级信息服务点,初步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工作体系。今年省级财政计划投入1500万元,对全省约5000个基础条件较薄弱的村级信息站进行信息化设施设备条件建设。此外,整合13个省直涉农部门的信息资源,建立了福建“三农”服务网,其中村级网站均采用“世纪之村”村级网站群。
同时,我省建设了“12316农业服务热线”语音、网络、手机系统,形成“三位一体”的服务模式;在食用菌、果蔬、茶叶、畜禽等优势产业中认定68个省级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点;涌现出龙岩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等全国大型“淘宝村”,中闽弘泰茶叶等全国知名农产品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实现了传统农业产业与现代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的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