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漳州:民间信局见证近代海上丝绸之路交往史
俯瞰“天一信局”总局旧址(5月9日摄)。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俯瞰“天一信局”总局旧址(5月9日摄)。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5月9日,“天一信局”创办者郭有品的第五代嫡孙郭伯龄在家中整理侨批。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5月9日,“天一信局”创办者郭有品的第四代嫡孙郭温柔在总局旧址介绍曾经用作兑汇的窗口。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这是“天一信局”创办者郭有品的第五代嫡孙郭伯龄留存的1921年盖有“天一信局”邮戳的一张侨批(5月9日摄)。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建筑上的“天一信局”标志(5月9日摄)。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建筑上刻有当年骑车邮差形象的装饰浮雕(5月9日摄)。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俯瞰“天一信局”总局旧址(5月9日摄)。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这是“天一信局”总局旧址的“天一信局”标志(5月9日摄)。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
5月9日,“天一信局”创办者郭有品的第四代嫡孙郭国江在总局旧址内用餐。
“天一信局”总局旧址位于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流传村。据记载,清末时期,旅菲闽籍华侨郭有品从“水客”做起,帮当地华侨送侨批回闽南。后来,郭有品渐渐因诚信受到更多华侨、侨眷的信任,于1880年在家乡流传村创办“天一批郊”,两年后改称为“天一信局”,成为中国第一家专营东南亚信汇、票汇、电汇的民间银信局。到1921年,“天一信局”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设国内分局九家,国外分局24家,覆盖除老挝以外的其他东南亚国家,它的发展见证了近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对外交往。
目前,“天一信局”总局旧址内仍居住有四户郭家后裔。这座历经沧桑又带有西洋气息的老建筑,在岁月的磨砺中,守护着郭家后人,还有一个个漂洋过海闯荡南洋的动人故事。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