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眼:福州信任餐厅关门22)关于“诚信”的测试?

17.08.2014  17:38

无可回避的是,除了相关证照的缺失,  "信任餐厅"经营模式也备受争议,用"信任餐厅"创办人刘鹏飞的话说,他创办这家餐厅的初衷就不是为了盈利赚钱,而是为了做一场叫做"诚信"的实验。 这场"诚信"实验,从开门迎客到最近的关门停业,尴尬的走过了13个月,对它的关张,有人表示了遗憾和惋惜,但更多人思考的却是,这样一家餐厅就真的能考量诚信吗?


      "信任餐厅"最特别的就是它的付款方式:没有收银员,这样一个小箱子,顾客消费后,投多投少只有自己知道。在刘鹏飞看来,他把这个箱子当做测试道德和诚信的一个道具。 (情景式采访) (福州"信任餐厅"负责人 刘鹏飞: (接点)通过观察钱的状态 我分析每个人付钱的心态 )   对于这样一种实验,有些人表示,感觉不舒服。网友"汤白"认为:一家没有价格、全凭感觉付费的餐馆,给少了过意不去,给多了负担不起。没有边界标准的所谓"诚信""爱心"让吃的人不舒服,吃顿饭还要背负被人指责的压力或是经济压力,不如不吃。对此,刘鹏飞是这么回应的。 (福州"信任餐厅"负责人 刘鹏飞:如果吃顿饭吃出压力出来,是应该付出的成本,没有定价格的时候就不知道怎么办了)   这个有着争议的诚信测试,目前,随着餐厅关门暂时中止。刘鹏飞正在寻找新的方法,继续他的测试。 专家指出,这是一种个人探索,并没有科学的制度设计,大家看待这个事情的时候,不要把它扩大化。 (余岱宗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你所设计的这套制度要符合大多数人的想法,要符合人的文化习惯,我觉得这种游戏没有太多的价值,我觉得这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但是用孤立事件来表明整个社会缺乏诚信,难以实证) 


【编后语】

      信任餐厅,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信任"这两个字,它引发了大家对于信任的讨论和关注,这是它的价值所在。但信任餐厅,从一开始就没有理清"公益"和"生意"之间的关系,因此它的关张,其实与信任无关,更多的是市场运营的失败。一个餐厅,有开门和关门,但我们对于诚信的追求,却没有关门的那一天。这种追求,不需要讲条件,不需要做测试,只需要我们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自律和他律,来为社会诚信体系的完善不断添砖加瓦。



编辑:王丕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