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微心愿” 福州在职党员“沉”进社区(图)

04.11.2014  12:54

  鼓楼区乐天泉社区困难群众到社区贴“微心愿”。

  11月4日讯 家住省六建宿舍的王俊杰今年71岁,腿脚不便的他一直有个微心愿,就是想看看福州的新面貌。这个心愿贴在鼓楼区乐天泉社区居委会的心愿墙上,被鼓楼区委宣传部的党员蒋伟看到,当即认领下。

  “王大爷,我们上午9点到10点游西湖,10点到11点去省博物馆看《大漆艺术展》……。”一见面,蒋伟就拿出了她细心设计的游福州方案。一整天,她给老人当导游、做看护,陪老人赏新城、看变化、聊往事,比女儿还贴心。“儿女没能帮我实现的愿望,社区的在职党员帮我实现了,好幸福!”王俊杰不禁感叹。

  到社区去,当圆梦人。今年8月,我市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市社区启动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活动。3个月以来,各社区党组织共征集到困难群众微心愿8643个,其中7036个已被认领。当一个个微小的心愿变成实现,灿烂的笑脸在困难群众的脸上绽放,感动之情积聚起更多的“微力量”,形成强大的“正能量”。

共4页 1 2 3 4

  依托“微心愿”

  在职党员“沉”进社区

  “以前,信息不对称使得在职党员的热情经常与群众的需求对不上号,让党员感到沉下去为群众做点事不容易、不方便。”市直机关工委副书记林敏告诉记者,认领“微心愿”这个活动载体形式简单、对接容易,有效地解决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的问题。

  活动启动以来,社区工作人员通过入户走访、来电来信、海报宣传、QQ和微信群征集、设立信箱等方式,深入社区广泛收集困难群众的“微心愿”,将一个个心愿由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登记、梳理并制作台账。同时,通过在社区明显位置设立心愿菜单张贴墙、微信及网站发布、媒体报道等形式,公布“微心愿”。

  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党员纷纷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意愿,采取个人认领、多名党员

  一个“微心愿”

  架起一座党群连心桥

  “一个心愿亮出来,就有一名党员来认领。”鼓楼区乐天泉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邱咏瀚说。现在,在福州的许多社区可以看到,社区许愿墙上的心愿贴上不久便被认领,新的“微心愿”又贴上。每一张在职党员认领“微心愿”统计表上都有心愿人写下的大大的“满意”。

  如今,退休老党员、空巢老人寇玉珍的家里定时有党员上门陪聊、做卫生;家庭困难的阮星月同学获得了助学金;党员董峥给家庭困难的余圣君送去了洗衣液和糕点;每周四南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在职党员都会上门为空巢老人林美英测量血压……“在接受帮助的过程中,群众获得了关注和关心,充满了正能量,这种力量会在社会中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党员们的好公民、好表率的形象悄然树立。”邱咏瀚说。

  “为了拓展‘微心愿’,每个县(市)区还根据职业特点、个人专长、群众需求合理设置志愿服务岗位或项目,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圆梦方式,打造了‘党代表工作室’‘党员义务十大员’等服务平台。”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台江区通过运用数字化党员志愿服务平台,由社区党组织和专业社工为居民量身定制包括助老敬老、就业指导等十几项志愿服务项目的需求菜单,居民可自由选取项目,形成特殊的“微心愿”订单;仓山区利用移动终端“摇心愿”,在职党员只要通过微信公众号“摇一摇”就能对接“微心愿”,扩大对接的范围;长乐市组织多个单位组团为困难较大的群众完成心愿;晋安区建立电子台账,对新征集的“微心愿”进行标注,确保许愿后能有“圆梦人”在5日内与群众对接……

  推进“微心愿”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对此次“微心愿”活动,市委高度重视,将其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一项重要载体进行持续推动,使之成为提升“135”社区党建工作模式、探索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新途径,更好地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为民服务,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9月17日,市委印发《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及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活动作为加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一项要求。

  9月19日,市委组织部和市直机关工委、市社区办等部门领导随机调研走访城区10个社区,实地查看“微心愿”活动情况,现场进行点评,并引导社区开展认领“微心愿”活动不摊派,不强迫,不搞运动式,让在职党员能长期参与,宽松参与,愉快参与,避免“一阵风”的短期行为。

  目前,在职党员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活动在全城“遍地开花”,许多党员真正“沉”下社区,“动”了起来,有力地筑牢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的工作基石。截至10月,全市125个乡镇(街道)、420个社区组织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报到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