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知“中国第五大名绣”在漳州?
陈钟辉展示绣品。
官补刺绣图案的创作
漳州刺绣厂的绣娘们在绣架上创作绣品。
刺绣是中华民族传统工艺之一,民间手工刺绣技艺已有数千年历史。漳州作为一座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漳绣曾是参与人数众多、传播区域广泛、与民众生活结合紧密的文化方式。
漳绣作为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针法繁复、绣品精美,是漳州人智慧的结晶。与昔日的繁荣相比,漳绣行业已然成为这个城市的碎片,只有零星的几位老手艺人在经营着手工刺绣品,年轻的传承者为数不多。如何让这项闽南特有的刺绣技艺焕发出新活力?一批老艺人仍在多方探索。
曾是贡品也是出口商品
漳绣,是以漳州地区为中心的闽南手工刺绣,其在中国织造史上的地位仅次于苏绣、蜀绣、湘绣、粤绣四大名绣,堪称“中国第五大名绣”。
据《漳州府志》记载:“漳绣,源自唐末,兴于宋明,起初见于衣饰,以绣织锦袍为最佳。清代漳绣发展迅速,专营绣品有开芳号、文彩号的店铺达数十家。”漳绣构图严谨、形象优美、神态生动,特别是凸金线和双面绣,绣工精细、层次分明、立体感强。绣品有龙裙、绣兜、五方旗、唐彩、横楣、桌围等,还销往东南亚和我国的港澳地区。
漳州古称“善蚕之乡”,“岁五蚕,吴越不能及”。古代漳州因为地广人稀,适合桑树的成规模种植,而本地一年又可养5次蚕,这是吴越地区所没有的条件。漳州民俗专家郑惠聪认为,本土纺织业的发达乃至漳绒、漳缎、漳绣的产生都离不开当时漳州地区桑树的成规模种植和养蚕业的发展。
漳绣在明清两代一直是贡品,又是重要的出口商品,在历史上曾有过很大的生产规模。史载:“漳之刺绣、纱绢尤为彼国(日本)所重……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清末民初是漳绣繁荣发展的时期,漳州曾在芝山、九龙岭等地大面积种植桑树,养蚕、抽丝、成漳缎、做漳绣等,形成完整产业链,从事刺绣5000余人。
“那时,厦门有丰庆、丰群、丰吉3艘货船,每10天往返南洋群岛贩售漳绣绣品,每次运输绣品达银万元。”漳绣第七代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陈钟辉说。
需要其他营生来贴补
敲开漳州刺绣厂的大门,偌大的空间里只有几位绣娘在绣架上穿针引线。厂房门边上挂着“漳绣传习所”的牌子,显然刺绣生产已不是这里唯一的业务了。2009年5月,漳绣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漳州刺绣厂成为该项目的保护传承单位。
厂长陈钟辉出生于漳州刺绣世家,结缘漳绣便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民国时期,世代以漳绣为生的陈钟辉家族在漳厦两地经营着6家绣铺,其“锦华”“锦源”字号蜚声闽南。1952年,漳州刺绣厂成立。作为漳绣第七代传承人,陈钟辉从小就在厂里跟随父亲学习漳绣。
陈钟辉说,漳绣技法繁多,针法就有70余种,各种针法都有不同用途,我们能看到现存的漳绣绣品几乎每件都有10种甚至更多的组合针法。“其中,空心打籽绣和凸金绣是漳绣特技,空心打籽绣是以色线按图案扣成小圆圈如珠子状施绣,边缘加以金线,这使作品有半浮雕的效果,而凸金绣是在里面加上衬垫,使其有突出效果。”
“过去,市场需求旺,绣娘众,花样多,绣品产量高。”陈钟辉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漳绣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往东南亚及我国的港澳台地区。仅1985年,漳州刺绣厂共出口了70余种刺绣1200多件。
如今,漳州刺绣厂已没有了原来的风光,越来越少的订单让许多绣娘放弃刺绣而另谋他路。为了保证刺绣厂日常的收支平衡,陈钟辉已经不能再像父辈一样单一经营刺绣,而需要用其他营生来贴补。这几年,他常奔走于各地,利用参加海外联谊会等文化交流活动接洽订单。“订单多为庙口文化用品,庆典活动、民俗表演、祭礼灵堂布置等都会用到绣品,目前出口东南亚、日本、中欧等地较多。”
目前,漳绣厂还有30名在职员工,由于生产力和精力有限,产品以艺术性、精致性为追求。对作品的精细度要求不太高的庙宇民俗用品,则被分发到各村落的代工点完成,或由机器来完成。
“一幅精致的绣作价格不低,有时候长达一年或更久才能卖出去。”传承人郭惠玲表示,购买者主要是刺绣收藏爱好者,或是作为礼品赠送宾客。
目前,漳绣厂里共有7位传承人,绣娘郭惠玲和她的同伴们兼有另一重身份——刺绣传习所的艺师。每周,她们都会参与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体验刺绣,并定期与市图书馆、艺术馆联办漳绣文化圩等活动。同时,传习所也敞开大门广招学徒,甚至到漳州市属高校招收学生,传授漳州刺绣技艺,为漳绣的保护传承队伍注入新鲜血液。
2020年,漳州工艺美术传习中心在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成立,陈钟辉获聘为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漳绒、漳绣、漳缎,表面上是传统技艺,骨子里蕴含了传统文化。”陈钟辉说。
传承人多了位年轻人
非遗的传承过程总伴随着艰辛,但令人欣慰的是,目前漳州还有新生代的加入,为漳绣带来更多活力与创新。
31岁的陈鹏是漳绣第八代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也是鲜有的男性漳绣传承人。他从小受父亲陈钟辉的影响,对漳绣的热爱几近痴迷。在漳绣14种传统针法的基础上,陈鹏独创出“特长针”“特宽针”,结合长短针法特色,利用“锁眼”对针线进行固定。相对传统的“打斜针”,更能提高刺绣效率,防止针线松散、错落无序,使得线条行云流水。他还在原有针法的基础上,研发出金葱绣。这种绣法多见于戏服,绣图绮丽生动,似雕非雕,这也让漳绣走进了普通生活用品。
凭借精湛的技艺,陈鹏的漳绣作品在各类比赛中脱颖而出。他的手绣作品《荷趣》,运用了“长短针、平针、抢针、切针、滚针”等手绣技法,获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优秀作品评比”铜奖。
“漳绣挂画可以与文玩结合,通过文化氛围烘托,让刺绣作品更具观赏性。”陈鹏说,目前他创作的一些刺绣作品也会通过一些古玩店、家具店进行展示、销售。现在,漳绣传习所大部分的刺绣底稿是由陈鹏负责完成的。“我尝试用软件画一些日式风格的底稿,年轻人喜欢动漫类的画风。”在钻研漳绣技艺时,陈鹏不断把新材料、新题材、新思维加入传统技艺里,使漳绣作品更具时代感。他提出“手、机结合”的生产理念,将漳绣作品在传统基础上的创作与机器相结合,逐步实现生产规模化,提高生产能力。
现在,陈钟辉和陈鹏最大的心愿就是建设一座漳绣工艺园,把漳纱、漳缎、漳绒和漳绣技艺、作品、文字、影像等,都陈列在展览馆内。目前,这项目正在推进中。“需要一个能展示、演绎、传播漳绣文化,以及陈列与拍卖绣品的平台。”陈钟辉表示,有了产品的交易与传播平台,产生经济效益,才能真正让传统手工艺行业留存于市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