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有一名“何好人” 7年来做好事不留名(图)
何坤华和薛建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一起看望何依姆。
福州新闻网12月1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陈铁夫 文/摄)“终于找到你了,你对我们一家比亲人还要亲呀。”昨日,在福清市江镜镇酒店村一座低矮的平房里,靠摆地摊卖海蛎为生的何依姆,紧紧握住一名“何好人”的手,久久不愿放开。3年来,就是这名“何好人”,做好事不留名,通过各种途径,送钱送物,让何依姆一家人生活有了改善。曾几何时,何依姆最大的心愿就是找到“何好人”,并向他道一声谢谢。
何依姆今年65岁,每天都坐在家门口的板凳上,用工具撬开海蛎,出售海蛎肉,一天下来只有一二十元的收入。她的儿子今年40多岁,原先以开两轮摩托车载客谋生,因为一场车祸瘫痪在床,孙子不慎溺亡,儿媳妇后来不辞而别,一连串的打击,让这个贫苦的家庭风雨飘摇。
从2013年开始,一名“何好人”通过“中国好人”薛建波的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点对点定期对她展开资助,平日里1000元、2000元,一件冬衣、一床棉被,3年来,点滴温暖从未中断,也让何依姆额上的愁云逐渐散开。
但“何好人”是谁,真名叫什么,长什么模样,何依姆始终无法从薛建波团队获知,她问村里相熟的人,甚至托经常照顾她生意的本村人郭宝英打听,始终未曾如愿。何依姆曾想,“何好人”也许就住在酒店村,但村里有5000多人,全村都姓何,“何好人”又是哪一个呢?
真相往往在不经意间到来。昨日,薛建波团队志愿者又来看望何依姆,这一次替“何好人”送来了一件冬衣、一条毛毯以及8800元现金。现场,一名叫何坤华的志愿者最热心,他一边向何依姆嘘寒问暖,一边为她穿上新买的冬衣,还为她瘫痪在床的儿子盖上新毛毯,何依姆很感动,搓着手连声道谢。拗不过她不断打听,一名志愿者把她拉到一边,小声说出“何好人”其实就在眼前,就是何坤华。
更令何依姆想不到的是,经常光顾她生意的郭宝英,就是何坤华的妻子。得知真相的何依姆,一时语塞,流下泪来。平复情绪后,她握住何坤华的手,将3年来埋藏在心里的感激,一声声说出来。
何坤华今年50多岁,是一名在云南务工打拼的“福清哥”。曾经,因为欠债背井离乡,有乡亲逢年过节给他留守寒门的妻儿20块钱、两个苹果。这份滴水之恩,让远在云南深山老林当伐木工人的何坤华热泪盈眶。困顿时受助于人的感念,让事业上慢慢站稳脚跟的何坤华,于7年前,在滇闽两地开启扶危济困的另一面人生。由于大部分时间在云南,何坤华通过微信渠道委托薛建波团队开展慈善活动。
不光是酒店村,江镜村、上薛村、虎邱村等村庄也遍布何坤华的善行。他与困难户建立点对点帮扶,给予长期资助;7年来,通过间接渠道资助15名贫困大学生上完大学;每次回家乡,或修路,或为敬老院添置设备,从未间断。他坚持做好事不留名,受助者只能从薛建波团队获知一个笼统的称呼“何好人”。
“乡里乡亲的,我去帮人家,或许会让对方觉得不好意思,另外,我做这些微不足道,只为感恩,不求回报。”何坤华向记者道出了用化名的缘由。
据不完全统计,7年来,何坤华在福清开展各项捐款捐物已达160万元。在他带动下,女儿女婿、儿子儿媳妇、堂兄弟、外甥女都加入了薛建波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我希望通过自身这种助人为乐的行为,首先把自己这一大家子带动起来,然后激发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融入进来,帮助到更多的人。这只是一个起点,我相信人和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没有终点。”何坤华说。
“福州好人大家评”大型评选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主办,福州日报等承办,安利公司协办。欢迎大家拨打本报党报热线83751111,或通过关注本报微信、微博,推荐身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和孝老爱亲方面的好人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