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厦门三位“红衣少年”将赴南极服务极地科考
最近
不少炫酷的机器人、机械设备
亮相2019厦门工博会现场
而在会场中
格外引人注意
▼
这三台厦工装载机
在会场中高高矗立
机身上有两个显眼的标志
“中国南极考察”
“中国北极考察”
4月12日,2019厦门工业博览会暨第23届海峡两岸机械电子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工博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精彩开幕。
当日14时,在A2展厅厦工展馆,我国工程机械代表性民族品牌之一的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厦工”)携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隆重举行了“厦工机械助力中国南北极科考队交机仪式”。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站常任站长魏福海与厦门厦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天生代表双方出席交机仪式。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张克林、厦门市政府副市长李辉跃、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秘书长郭奎龙,以及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原福建省机械厅厅长陈文钊,福建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常务会长、原福建省机械厅厅长夏玉瑚,618协同创新院机械装备分院院长、原福建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陈庆友,厦门海翼集团董事长张振斌、总经理谷涛等领导,10名参加过历次中国南极科考活动的厦工机械师代表及各界嘉宾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服务科考事业
厦工在业内参与极地考察最久、最早
“厦工与中国南北极科考事业的精诚合作可谓源远流长。1992年,在国家开始探索并拓展极地科考事业的初期,厦工在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内率先独家响应国家号召,接受并通过国家海洋局组织的严格筛选,开始了情系中国南北极科考事业27载的奋斗历程。”海翼集团总经理谷涛这样介绍。
▲南极长城站全景
“我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来参加这个活动”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考察站常任站长魏福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南极的工程建设和保障领域,厦工参与极地考察也是最久、最早的,几乎与我国极地考察同步。
我国是1984年开展南极考察,至今已经有35个年头。多年来,厦工先后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提供了一批批装载机、挖掘机、叉车等代表我国工程机械民族品牌的优质产品,以及一批批最优秀的保障队员为我国极地考察保驾护航,展现出了厦工产品在极地特殊工况下的卓越品质。
“每次到南极现场执行任务,
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半,
大家面对的是狂风、暴雪和孤独”
魏福海表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厦工人代表厦工赢得全体考察队员的信任和国际同行的尊重,其中,厦工的盖军衔同志更是我国极地考察保障团队的楷模。
铭记“南极英雄”事迹
传承“盖军衔精神”
提到厦工助力中国南北极科考事业27载的光辉历程,有一位“南极英雄”是无法绕过的。
他就是已故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师”获得者、厦工高级技师盖军衔。盖军衔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楷模, 盖军衔精神被誉为新时代厦门“六种精神”之一。
▲盖军衔在南极极点
他爱岗敬业,仅小学毕业,却摘取了中国工人最高荣誉“中华技能大奖”;他敢于担当,曾三赴南极,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内征服南极第一人,为中国南极科考队提供机械维护保障并出色完成任务,为企业、为行业、为祖国赢得了荣誉。1995年,他驾驶厦工装载机在南极长城站修建了迄今为止唯一一条以企业名称命名的南极大道——“厦工大道”,展现了厦工人“担大任、行大道”的精神风貌。
▲话剧《盖军衔》剧照
盖军衔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厦工人。多年来,厦工人发扬盖军衔精神,以2012年成立的“盖军衔劳模创新工作室”为载体,坚守“精心制造、精兵强将”的初心,为中国南北极科考事业提供了一批批代表我国工程机械民族品牌最高水平的优质产品,并派遣了老中青多位优秀机械师持续接力,有力保障了每一次极地科考任务的圆满完成,也使厦工成为中国南北极考察队最为信赖的民族工程机械品牌之一。
▲话剧《盖军衔》剧照
除了盖军衔
厦工几位优秀机械师
近日也接受记者采访
讲述了在南极惊心动魄的故事
(滑动文字可查看更多)
最恶劣
“去南极之前,我们专门到黑龙江亚布力进行体能训练和安全知识培训”,厦工机械师王荣辉告诉记者,如果不小心踩到冰裂缝掉落如何救护,这些都是培训内容。
尽管在脑海里想象了很久,但真到了南极,他才切身感受到环境的恶劣。“天气每隔三个时就发生巨变,前一秒还晴空万里,下一秒就是狂风暴雪”,他说,我们在野外施工作业,遇到暴风雪就要赶紧把车开回去,不然连人带车都会被暴风雪掩埋。
提起南极的极夜,厦工机械师肖观清至今心有余悸,他曾三上南极,第二次越冬时期,南极进入了长达近60天的极夜,“一天中只有1-2小时见到昏暗的太阳,每天上午10点至11点左右,我们就抓住这个时机赶紧去野外作业”。
最危险
在南极作业险象环生。2014年的冬天,王荣辉载着一位教授去野外观测海豹,出发时天气不错,没想到中途遭遇暴风雪,“受雪盲影响,我看不清前面的路,雪地摩托车猛然掉进了深达4米多的雪坑”。好在有惊无险,人和车都没事,他驾着雪地摩托车从45度坡的雪坑里冲了出来。
在海冰上驾驶车辆,就更危险了。一旦冰层破裂,底下就是深不见底的海洋。厦工机械师戴伟晟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讲述,他在驾车行驶时,就经历了2次冰裂缝,冰裂缝有20厘米-30厘米宽,所幸他开得快。后来,他开雪地车时,车门都不会关,“随时准备跳车,万一车子葬身海洋,人还可以逃生”。
最过硬
在极端恶劣自然环境下,机器和人一样,都得经受各种严苛考验。
“我第一天工作任务就是修车,判断是电力不足,用正常的跨接方式,居然没用,必须要向原车电瓶充电才能解决问题。南极大陆跟内陆地区的差异性立马活生生地展现在我面前。”厦工机械师陈世兴这样介绍。
“让我骄傲的是,厦工产品经受住了南极的考验”,王荣辉告诉记者,我们准备的产品配件,四配套、活塞、发电机等,很多“无用武之地”,在南极,厦工产品比较少出现大故障,大多是保险丝烧坏等电路方面的问题。“1997年进入南极服役的厦工装载机,到现在22年了,还能正常使用。在南极长城站服务的长达15年的厦工XG951装载机,外观还很新,只需做一下保养”。
此外
厦工这些年来
也获得了不少[极地荣誉]
厦工极地荣誉
2015年,为表彰厦工对极地的突出贡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原国家海洋局联合授予厦工“中国极地考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厦工徐兴生同志为“中国极地考察先进个人”。
2018年,厦工正式成为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极地分会副理事长单位,厦工陈天生总裁为副理事长。
征服极限工况
厦工全新产品启航奔赴南极
南极洲号称世界第七大陆,全年平均零下60度的超低温、60米左右的平均风速,自然环境极端恶劣。
这次正式交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三台精心打造的拳头产品XG958H轮式装载机,不久即将启航奔赴南极,再次为我国南北极科考事业添砖加瓦。
谷涛表示
这将是对厦工全新一代产品的
再一次全面检阅
也必将推动厦工的技术研发、
生产制造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产品亮点
征服极限工况 再续经典品质
此次交付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XG958H装载机是厦工新一代高端产品,厦工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肖振烈在现场告诉记者,针对南极恶劣的环境,厦工对产品进行了量身打造。
首先是针对极寒的天气,厦工在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方面,加装了冷启动加热系统,优化各项性能指标。“
工程机械产品一般是做到零下25度低温启动,这批产品零下40度也能低温启动”。
为了使保养更加简便,这批产品特别设计了一站式保养,技师站在一个地方就可以对需要的部位进行维护保养,不用爬上爬下。并且,产品还并加装了平叉等快换装置,设备具有一机多能属性,极大提高设备使用效率,能有效抵御南极有盐碱的海洋性气候侵蚀以及飞扬尘土、石子、地吹雪、6米以上大风的不间断侵扰,确保高效可靠作业。
从ZL40到ZL50C、XG951、XG951II
再到XG951H
及至正式交付的XG958H型装载机
厦工不同时期的主力产品都在极地“服役”过,为我国南极科考站的基建与场地平整立下了汗马功劳,经受住了南极严苛自然环境的挑战,充分展示了厦工产品在极限工况环境下的可靠性、适应性,用实力见证了厦工68年精益制造水平和技术研发实力。
▲厦工设备在南极暴风雪中联合作业
截至2019年
厦工机械设备
已先后25次远赴南北极
其中轮式装载机、履带式挖掘机、叉车等设备保有量达到15台,服务工程师先后有31人次参加南极考察,为国家极地科学考察站的正常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厦工设备在南极工作
[新闻链接]坚持守正创新 加速转型升级 此次工博会厦工重装亮相的展品除了以全新一代N系列装载机新品为代表的常规产品矩阵外,还带来了引领我国工程机械技术发展潮流的智能挖掘机、智能装载机。
近年来,厦工做强做精通用工程机械产品,为用户提供物美价优、高效节能的装载机、挖掘机、叉车、压路机等产品,还通过改革创新谋发展,持续推进产业升级,研发成功首台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高效节能智能工程机械系列产品,大跨度、超高层、超大流量CAFS移动灭火装备,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量身定制系统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厦工也十分注重海外市场的精耕细作。目前厦工在海外拥有7大业务版块,涵盖泛亚、泛俄、中东、非洲、中南美、欧洲、北美等地区;相继在泰国、印尼、巴西、俄罗斯、苏丹、哈萨克斯坦等50多个国家地区设立海外经销渠道,经销渠道基本覆盖“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产品销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一步,作为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业的重要一员,厦工将坚持走自主创新的民族工业品牌发展道路,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品质升级,运用精准供应链、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自身全产业链在生产制造、售后服务、运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发展,全力打造成为能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的工程机械大型制造企业,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卷。
来源: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