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位海内外老艺人的闽剧守护

17.09.2015  16:44

  中新社福州9月17日电 题:18位海内外老艺人的闽剧守护

  作者 林春茵 刘可耕

  旅居美国20多年的李少华、林聪中回来了,在香港一呆24年的陈楠也回来了,加上82岁的周淑琴、85岁的琴师陈正和66岁的林瑛……平均年龄超过72岁的18位闽剧老艺人,为了闽剧之传承保护而相继归来。

  17日,“守护传统返本开新——闽剧艺术研讨会”在福州举办,这些老艺人参与研讨闽剧传承和保护措施、闽剧主要艺术特征。16日晚,他们还重登舞台,再现《梅玉配》、《贻顺哥烛蒂》等传统经典曲目折子戏。

  闽剧是现存惟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念白的戏曲剧种,远播至台湾和东南亚各地;400年传承发展间,以民国时期最盛,曾涌现众多班社及有“闽剧梅兰芳”之称的郑奕奏、曾元藩、薛良藩、马狄藩等“四大名旦”。2006年闽剧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少华师从郑奕奏、黄铭卿、李香功、陈平和陈春轩多位名师,唱腔婉转细腻、表演风格鲜明,最有郑奕奏影子而名动一时。此次回来,她还带来了拜郑奕奏学艺的近30张照片。

  “戏一直在我身上,这次跨越半个地球回来,我想把老师给我的,都交出去。”李少华18岁得郑奕奏手把手传教三年,《百蝶香柴扇》、《杜十娘》和《黛玉葬花》耳熟于心。

  自1992年赴美后却再没演过大戏的李少华表示,“我不怕人说我不比当年,我只怕这次没有听从闽剧召唤回来,会遗憾终身。

  “去香港那年,我拿着退休证都哭了,好多年做梦都在舞台上演出。”1992年提前“退休”的陈楠毫不掩饰她对闽剧舞台的眷恋,“但我此行最重要的,是要告诉孩子们,当我们在台上亮相时,如何保证每一个转身动作,‘戏’都不会断。

  现为美国闽苑文化交流协会会长的林聪中,赴美前曾留下1985年灌制的唱腔录音,这成为后来夺取中国戏曲梅花奖的青年演员陈洪翔赖以学习的资料。

  “闽剧是乡音,我们在美国收学生,也都不敢妄动闽剧本来的面目。”林聪中说,“闽剧最大特点在于唱腔,我们这次回来不是玩票,是力争再留下一些影音资料。

  作为闽剧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林瑛认为,尽管福建目前注册有上百个闽剧团,民间剧团演出也堪称繁华,在普遍式微的地方戏曲中逆势生长,但也遭遇被其他剧种同化、后继无人等困境,“闽剧独有的特点越来越微薄,老艺人们回归的意义正在于守护传统。

  “传统闽剧老艺人随身带戏却大多散落海外,我们希望借助前辈们的力量返本开新。”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虹表示,将盛邀老艺人们驻院一个月,面对面传戏,为《曲判记》等新排老戏“扣戏”。

  从事闽剧导演20多年的缪芝莲深有感触,“闽剧传承经历了对不同时代不同美感的追求,年轻时在那个时代去掉的东西,现在真想捡回来。老一辈的表演收而含,适合静下心来看。

  她说,为了适应现代审美,她在执导中曾有所舍弃;“现在看来,只要程式唱腔保持住,中国戏曲是个非常自由的空间,即使是西方一套也都可以容纳进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