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育进课堂要保质保量

17.09.2020  19:14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教育厅了解到,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河南省要求从今年秋季开始,中小学要将传统文化教育列为必修课,不仅要“进课堂”还要“进课表”,并明确规定了课时数。(9月16日中国教育网)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是国家进步的软实力,深入实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程,把传统文化作为教育必修课,必须大力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入课堂。河南省各中小学校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所需课时要在学校课程中统筹安排,一方面对传统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提供了课时保障;一方面对实施文化强国战略,加速民族复兴和国家崛起步伐,意义非同寻常。

  但是,单有课表保障,还不能说明传统文化就能走进学生心灵,也不能保障每一节课能真正保质保量。只有将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乃全程,确保每一堂课都能有计划,有目标,有课堂效率,才能让学生有密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本,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在课堂上开出美丽的花,在学生心中结出丰硕的果实,继而培育文化认同,增进文化信仰,在思想深处厚植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坚定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还需要课外共进,家庭同行。因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亲近传统文化、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能单靠课堂孤军奋战,只有通过课外、家校共同推进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真正帮助孩子从中汲取丰富的知识、文化、文明的营养,就如河南省除了课程表上对传统文化安排课时,还对家长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出了引导,要求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与家长一起共同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设立家长学校、开设专题讲座,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全方位营造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良好氛围,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断深化。

  要促进完美人格的养成,激发起大家对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使命感,传统文化进课堂只有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方方面面工作,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心中上日臻完善,从课堂出发,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域全面覆盖、全程推进,真正激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主意识,增强弘扬中华文化、追求全面进步、立志报效祖国的精神动力,凝聚起致力实现中国梦的共同意志和强大力量。(晋安区文明办 黎昌)

让乡风文明成为乡村振兴动力源
  在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方面的总体要求中,文明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