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万民欢歌、龙舟竞发、民俗共赏、艺脉传承……端午前后,我国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拓展节日文化内涵、弘扬健康生活理念,为传统佳节注入新活力。在每一个传统节日到来之时,探寻和还原节日的完整面貌,既有助于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延续和发展,也能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的自信,从而唤起共同的民族情感和历史记忆。(中国经济报6月10日)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讲话中说“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美好家园,是我们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而贯穿其中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传统文化起源于过去,又将不断地融合现在。面对未来,我们应当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
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基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她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也是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层面的具体标志,是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形象”。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文化发展既不能简单沿袭,也不能轻易割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既需要传统的文化形式文化符号激发和唤起人民对文化的记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奠定坚实根基。通过开展“我们的节日”等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意味的活动,既要懂得民族的现实,又要更多地了解民族的历史,懂得民族的精神实质和民族的利益所在。
涵养传统文化开展创新发展社会实践的抓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科技、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也包括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而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并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需要我国的发展成就去巩固和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呵护文化自信的命脉,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提供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适应,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文化自信的深远力量,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精神驱动力。
交流传统文化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进程。在传统文化相互借鉴与交流过程中,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现实需要播撒中华文化魅力。在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实践中,要拓展交流形式、丰富交流内容,充分利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孔子学院等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进程。在交流形式上,我们可以采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结合的方式,让人们能近距离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构建多层次、全方位与宽领域的对外文化交流格局,从而推动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努力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自信的力量。(马尾区委文明办 桓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