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佳节遇上“互联网+” 指尖上的拜年表达祝福

15.02.2016  11:59

  “互联网+”,无疑是2015年以来最火爆的年度热词之一。在此间还在进行的猴年春节中,“互联网+”正以前所未有之迅猛态势渗透进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深刻地影响和引领着当下的年节生产和生活方式——

  “互联网+”让春运更方便。机票和火车票早已实现了指尖上订票,极大地方便了国民;近一两年以来,通过网络在指尖上用拼车软件或社交网络朋友圈也能够找到结伴回家的老乡。互联网技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年困扰国人的春运问题。只要安装一个小小的APP,最方便的回家之路总能很快找到,“人在囧途”也将慢慢成为传说。

  “互联网+”也让购置年货更便捷。这个春节前后,许多电商平台都推出了年货促销季。之前,我们回老家,总是大包小包拎回家。现在,轻轻点一点鼠标或点一下屏幕,就有快递把家里需要的年货送回家。就连年夜饭,现在也已经实现了网络配送。之前,我们准备年货起码要用十天八天,现在我们指尖一点,准备年货或许仅需要一两个小时就能搞定。

  过大年发红包少不了,而“互联网+”更是让红包飞了起来。现在,我们只需要通过社交网络就能派发。这个猴年春节,摇红包、抢红包已经成为国民风尚,尤其是在商业模式创新的推动下,抢红包已经成为全体网民开开心心过大年的集体行为。收红包不只是孩子们的专利,新春热闹欢乐的气氛在感染每一个人。

  “互联网+”让拜年更简单。最传统的拜年方式,当属走街串巷、当面祝福,但通讯方式发达之后,电话拜年尤其是短信、微信、QQ、微博拜年风靡一时。除夕当晚数十亿计的微信短信数量蔚为壮观,也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春节记忆。现在,短信和电话拜年渐渐式微,取而代之的是QQ拜年或者微信拜年,而指尖上的拜年既能表达文字上的祝福之意,也并不减弱年的味道。

  ……

  可以说,当下,“互联网+”对包括春节在内的传统节日的改变,恐怕远远不只这些。

  2015年上半年,“互联网+”这一全新概念横空出世。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互联网+”早已跳出了纯概念的范畴,“互联网+春节”“互联网+制造业”“互联网+餐饮”……几十、上百个衍生新概念推出的背后,是互联网真真正正地进入了更多的实体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

  拿春节等传统节日来说,“互联网+”对其形成的影响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笔者以为,这种变化、影响及其表现形式,是积极和富有活力的。在互联网背景下,技术革新带来的变化只是对公众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是内容的变化。年还是那个年,端午还是端午,中秋还是中秋,节日的内核并没有变。不同的是,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公众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信息技术的普及给节假日注入了更浓郁的现代气息,人们之间联系更加便捷,全社会交易成本得以大幅降低。这些传统的节日,在变化中被赋予了更多新内容,显得更加历久弥新。可以说,创新与传统并不相悖,“互联网+”让中国人的传统佳节更添新味。

  “互联网+”,未知远大于已知,未来的发展空间无限。当前,“互联网+”正在激活转型中发展的新动能,同时也正在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 +”是时代发展的趋势,对于各行各业和社会各领域来说,“互联网+”是融入后发生反应,而不是简单的颠覆。在趋势为王的时代,对于引领时代潮流和发展方向的“互联网+”,顺势发展正当其时。记者 何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