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传承面临断层 漳平民间木偶老艺人盼寻接班人
闽西新闻网8月12日讯(通讯员 詹芳兰 陈晓霞 吕海青)“我十多岁的时候就上台表演了。”8月4日,在漳平市双洋镇,62岁的民间老艺人林阮诗说,他的父亲、哥哥以前都是民间艺人,经常到附近的村庄去 表演。林阮诗从小跟着父亲,耳濡目染,吹拉弹唱,提线木偶的整套技艺就慢慢都学会了。如今,他是双洋木偶戏剧团的团长。
提起提线木偶,林阮诗有点心酸。他说,目前双 洋木偶戏剧团由8个人组成,最年轻的也已经40多岁了,平均年龄超过50岁了,木偶戏的传承面临难寻接班人。林阮诗说,他们原本是双洋汉剧团的老角儿,上 个世纪九十年代,由于演出汉剧成本高,加上演员青黄不接、人手不足等多方面原因,双洋汉剧的演出越来越少。
在老艺人林阮诗的家里,笔者看到几十个大小不 一、形态各异、神采飞扬、栩栩如生的木偶,有娘娘、公主、公子、小姐、唐僧、猪八戒、白骨精等,衣饰精巧,雕刻刀工精美、脸谱别致。“这样一个木偶从市场 上买要2000多块钱,一件蟒袍也要700块钱,成本很高。”林阮诗抱起一个木偶对笔者说,为了节约成本,有些木偶是自己动手雕刻的,有些服装是剧团里的 女艺人亲手缝制的,时间一长,熟能生巧,他们自己雕出的木偶再穿上自制的衣服也是栩栩如生,丝毫不比花大价钱买来的差。
“木偶的制作、开脸、衣着、戴帽以及动作设计,因剧目而定。一个木偶有好多个头像,剧目一变,换上头冠、衣服就可以上场演出,不耽误时间。”林阮诗说,从一个木偶的诞生,到上舞台表演,都倾注了剧团里老艺人们的心血。
“木偶戏要好看要传承下去,就得创新,靠着几个老本子一直唱,老百姓也会不爱看。”林阮诗说,在保证木偶戏传统的基础上,剧团还结合市场的喜好,与时俱进,大胆改编了故事情节,使木偶戏更具观赏性。
去年双洋剧团的老艺人们去过永安、大田、新 罗,还有漳平的部分乡镇和村庄,一年演了98场。林阮诗说,由于木偶戏剧情丰富、人物鲜活,很受老百姓欢迎,常常是刚演完一场,还来不及收拾道具,就有客 户来预订。他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知道木偶戏,喜欢木偶戏,更盼望有年轻人来接班,让传统的提线木偶技艺能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