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文化 赓续民族文脉
盛夏的西藏自治区多岗村草地上,28岁的尼玛与身着盛装的藏族牧民们跳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孔普堆巴宣舞,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动作优美的歌舞吸引了大家驻足观赏,并用手机或相机记录。(2021年8月1日中国网)
年轻藏族小伙尼玛的歌舞为何会吸引众多游客的驻足观赏呢?除了生动优美的舞姿与富有趣味的表演方式之外,更是因为直孔普堆巴宣舞背后所蕴含着的鲜明的民族特质、生动的民族故事、强大的民族精神。所以,在传承、保护、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发掘民族个性、讲好民族故事、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非遗文化,要尊重民族特性。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所创造的丰彩绚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宝库、激扬了磅礴伟大的民族精神。不同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会形成不断成熟而又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耐心的了解、细心的研究、用心的阐释都是传承非遗文化必不可少的任务。传承非遗文化,需要在充分尊重理解不同民族文化个性的基础上描绘五彩斑斓的民族画卷,彰显恢弘广大的中华民族气度。
传承非遗文化,要讲好民族故事。非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了解与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民族遗产传承人,尤其是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急需引起公众的关注、唤起传承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发现与培养一批以丁真为代表的民族非遗文化宣传大使,巧借“抖音”“微博”等现代媒体传播方式的“东风”,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族内涵,讲好民族故事、阐发民族价值,全方位向世界展示丰富多彩、生动立体的民族形象。
传承非遗文化,要弘扬民族精神。民族精神不是华丽空洞的民族“招牌”,而是沉稳有力的民族“基石”。从赫哲族伊玛堪说唱到莆阳大地的莆仙戏,从湘西苗族鼓舞到青藏高原的直孔普堆巴宣舞,不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向世人展现出精妙绝伦的表演艺术与工艺技巧,透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繁华表象,可以清晰地体悟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保护、传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需要主动的保护、活态的传承、创新的发展,更要传承与发扬中华民族先祖所创造的民族精神。
传承非遗文化,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又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长远之计,更是赓续民族文脉的现实需要。用民族个性为非遗文化的传承插上高飞的翅膀,用民族故事点燃经济社会与文化文明发展的火焰,用民族精神助推国家与民族认同的巨轮。(涵江区委文明办 李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