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 留住乡愁 ——保护传统文化的福建行动

10.02.2015  11:31

      自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以来,每天穿梭在坊巷间的游人络绎不绝。这片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的古街区,是我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之一。

        在这,你可走进名人故居,感受闽派传统建筑之美,感受闽籍名人的人文气息;在这,你可到水榭戏台听闽剧、评话,到展览馆看寿山石雕,到老字号吃鱼丸、肉燕,不知不觉中,你已和福建的非遗亲密接触了一番。

        如今,三坊七巷已成为展示福建文化的一个窗口,也成为福建致力保护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多年来,我省积极统筹文化保护和开发,加强历史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利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有力推进。

        文物“”起来

        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200多年建城史。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为福州留下众多文物古迹及文化遗产。“城在山中,山中有城”“三山两塔一条街”的古城格局保留至今,福州富有特色的山水城市空间格局被建筑学家吴良镛院士誉为“东方城市设计的佳作”。

        多年来,历届福州市委、市政府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薪火相传,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留住历史根脉、传承闽都文明,让历史文物及文化遗产在新时期焕发新活力、彰显新价值。与此同时,福州还注重建章立制,为留住文化根脉奠定法制和制度基础,确保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护工作有法可依、有序推进。

        目前,福州已有483处古厝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新修订的《福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公布实施;委托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心编制完成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4—2020)。

        “近年来,福州先后投入40多亿元实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文物保护工程,全面梳理老城的历史记忆、古城符号和福州元素,彰显古城风貌。”福州市文物局局长吴聿建说。

        以三坊七巷为例。作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资源,三坊七巷这些年经常利用传统民俗节日,开展春节庙会、元宵灯会、中秋摆塔等文化活动,既传承了福州历史文化传统,又大大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南后街的原有商业街市功能也得到恢复,通过优惠政策,“米家船”和“青莲阁”裱褙店、“聚成堂”书坊、“木金肉丸”、“同利肉燕”、“永和鱼丸”等老字号陆续回归。文物“”起来,八方游客也纷至沓来。         

        2012年11月,三坊七巷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一同入选的还有我省申报的海上丝绸之路、闽浙木拱廊桥、鼓浪屿和闽南红砖建筑。而此前,我省的武夷山和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南音、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等6个项目被列入世界非遗名录。

 

        省文化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省文化遗产保护成就显著,在着力发掘文化资源内涵,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后发优势方面,打造了一批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群众喜爱、颇具规模和实力的文化品牌。同时,我省不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建立四级名录体系,梳理建立非遗档案,大力推进以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核心的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畲族文化、妈祖文化、闽都文化等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泉州提线木偶的保护,就入选“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实践名录”,实现了活态保护。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