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传统戏剧要多培育“小戏骨”
越剧《十八相送》、京剧《定军山》、昆曲《官人好比天上月》……这些经典剧目从“小戏骨”口中唱出别有一番滋味。近日“戏曲进校园”系列展演、优秀童谣征集及传唱、非遗特色课程开放及展示、传统文化知识大赛……上海闵行区中小学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菜单精彩纷呈。这不,一场由小演员坐镇主场的戏曲汇报展演就在七宝明强小学拉开帷幕。(6月5日中国文明网)
中国的传统戏剧可谓多姿多彩,是传统文化大观园中颇具魅力的艺术之花,要让传统戏剧艺术的魅力植入少儿情怀,让喜欢戏剧的孩子成为舞台上的“小戏骨”,从上海市闵行区戏曲传承与发展项目推进一年来的情况看,当地近2000名学生分别参与1344个课时的戏曲普及课,参与了288个课时的戏曲社团活动,这些生动的数字背后凸显的是地方在传统戏剧传承中做法,是当地学校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戏曲的艺术魅力的努力。
戏剧的传承和发展不能单靠成年人。戏剧艺术的种子要及早孵化、种植,闵行区利用当地的中小学做好戏剧传承的大文章,不仅让“戏曲传承与发展”在有力的锣鼓声、精彩的五彩脸谱、美丽演艺的水袖、悠扬动听的曲调中挥洒自如,也让其他地方的学校感受到传承传统戏剧必须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中华戏剧摇曳多姿,魅力不凡,如果能通过我们的校本课程更好地走进孩子们的心灵,那么他们在舞台上挥洒的就不单是戏剧的表演功力,而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传递。
传承中华传统戏剧要多培育“小戏骨”,这样他们不仅能唱响经典剧目,更能让中华传统戏剧的魅力在心中扎根。不能小看舞台上那些来自当地学校的学生的越剧《十八相送》、《百蝶香扇》;京剧《定军山》、《双下山》;昆曲《官人好比天上月》等经典剧目,孩子们舞台上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唱腔,是“小戏骨”在传承戏剧中结出的果实,满满地凸显了他们对中华传统戏剧的爱,这样的戏剧传承,学校只有大张旗鼓地开展培育,多为孩子们搭建传承戏剧的大舞台,中华戏剧才真正后继有人。
当然,培育中华小戏骨,除了学校的努力,也要家庭和社会共同为他们搭建舞台。就如闵行区的小学聘请当地的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等专家为孩子的指导,教育部门为学校引进京剧、昆曲、越剧的专业师资,通过戏曲普及课程、戏曲欣赏与讲座、戏曲社团培育等形式,帮助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戏曲教学与实践,让孩子们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也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进校园”中体验了戏剧传承的魅力,从而在传承中更好地培植文化自信,承担起传承传统戏剧的责任来。(福州文明办 雷沛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