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会稽山论坛:泰斗汇聚龙华寺 共促绍兴“文艺复兴”

28.09.2016  16:38

佛教在线浙江讯    9月23日至25日,由会稽山书院主办,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横山书院等单位协办的第二届会稽山论坛在绍兴会稽山龙华寺举办。

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范曾,中央文史馆馆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古诗词专家叶嘉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全国政协委员白岩松等,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论坛活动。


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蒋坚永:佛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部分

蒋坚永在论坛开幕会的讲话中说,中国佛教文化与道教文化的融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蒋坚永肯定了佛教对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和重要贡献,并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范曾出席论坛并发表讲话

范曾:中国语言文字骈俪之美  为优秀基因而自豪

“《孟子·梁惠王下》有言: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而所谓书院者,非有大房子之谓也,为有大师来讲课之谓也。”国学大师范曾的开场白令人耳目一新,在会稽山论坛上,范曾将博大精深的学问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有机结合,做了一场主题为“中国语言文字骈俪之美”的讲座。在讲座中,范总贯引中西文化,旁征博引,让听者受益匪浅。骈俪,是我们的先民从语言肇始便逐步形成的审美标准,而骈俪意识的觉醒,则可以追溯到《诗经》和《楚辞》,如“牧野洋洋,檀车煌煌”。再至六朝为骈文之源,唐王勃《滕王阁序》则称骈文之冠,及至其后,骈俪之美,无不时隐时现……这场洋洋洒洒的讲座,让大家了解了骈俪,也为中国文字语言这一优秀的遗传基因而自豪。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湛如出席论坛并致辞

湛如法师:希望论坛再掀越地文化风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湛如法师在致辞中说,第二届会稽山的论坛如期举行,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光大会稽山文脉起到了积极作用,他希望此次活动能再掀越地文化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梦想共同努力奋斗。


郎永淳主持论坛

会稽山人文”为主题开设论坛  百家争鸣献见解

范曾、中央文史馆馆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古诗词专家叶嘉莹、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程郁缀,复旦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引驰,香港慈氏学会导师王联章,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湛如在本次论坛上以“会稽山人文”为核心主题,从不同学术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中央文史馆馆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古诗词专家叶嘉莹做讲座

叶嘉莹:会稽山山川灵秀  滋养渊源流长的古典文化

会稽山山川灵秀,滋养着源远流长的古典文化。论坛期间,叶嘉莹就“从敦煌曲到花间集——谈中国词体的特美”为主题进行了一场生动的讲座。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灯人,叶嘉莹以辛弃疾《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为例,细腻阐释中国词体意境之美。


白岩松出席论坛并主持叶嘉莹的讲座

白岩松:叶嘉莹左手诗人  右手词人

白岩松主持了叶嘉莹的讲座,妙语连珠,他赞赏叶嘉莹道,“叶先生左手诗人之志,右手词人之雅,以婉约的生活状态成就了豪放的生命历程,在诗词的陪伴下,惠泽者众。


中国作协副主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漫谈文学与人生

莫言:写作方式上的感受到现实生活对灵感的触动

莫言在论坛上漫谈了文学与人生。从写作方式方法上的切身感受到现实生活对写作灵感的触动,从《红高粱》的张扬叛逆到《生死疲劳》的宗教意味,从对阅读视野、文学语言的阐述到对生命、生活的深刻感悟……正如他所持信念:向伟大的人看齐,培养艺术的美感和创作的自信心,在时间的长河中,真正好的作品不会湮没。


会稽山佛教协会会长潘建国出席论坛

灵秀山水与厚重人文益彰,稽山书院墨香雅韵与龙华寺晨钟暮鼓共美。会稽山论坛立足中国历史文化名山,旨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延续并光大越地文化风尚,弘扬会稽山山水人文,至今已取得许多阶段性成果,并为此共勉而精进。


廖昌永高歌


吕薇献唱


杜如松献艺


陈引驰《唐代诗人与禅》讲座,将诗与禅娓娓道来


程郁缀《唐代送别诗赏析》秉一脉诗心,撷唐诗精华

据了解,本届论坛还举行了“稽山之光”雅集,雅集由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著名导演陈蔚协调,白岩松朗诵叶嘉莹诗作;《入若耶溪》、《采莲曲》、《题翠峰院》等古诗词朗诵让现场诗意漫溢;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演唱范曾作词的《稽山书院之歌》;歌唱家吕薇、旅日歌唱家程波以及青年歌唱演员王珂迩、张月良、曾勇等献唱了与会稽山相关的原创歌曲;知名笛子演奏家杜如松先生、越剧表演艺术家陈芝美女士等多位艺术家共同演绎中华山水之美、人文之重,与主题讲座相映生辉。

内容扩展

会稽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山,山川秀丽,地灵人杰,是中国山水诗的重要发源地,是唐诗之路的源头。历史上,司马迁、李白、孟浩然、元稹、王安石、苏轼、王阳明、陆游、徐渭等都曾游览过会稽山,并留下许多著名的诗文。书圣王羲之更是久住会稽山下,并留下了千古不朽的《兰亭集序》;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筑室会稽山阳明洞天,弘扬阳明心学;有民族脊梁之称的鲁迅以及“北大之父”蔡元培,更是自小受益于会稽山地区的山水人文,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