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拉领导人会晤解读 从最高层面推进中拉整体合作
中拉领导人当地时间17日在巴西利亚举行首次集体会晤,建立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
专家认为,这是双方从最高层面推动中拉关系在更高水平上向前发展,推进中拉整体合作,标志双方合作进入新阶段,打造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 启动“前所未有”的整体合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7日同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共同宣布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并尽早在北京举行论坛首届部长级会议。
“中国领导人和11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领导人集体会晤,这是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事件。”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说,中国领导人和这么多拉美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在中拉关系发展史上从未有过,具有里程碑意义。
专家认为,此次集体会晤推动中拉关系向更高层次发展,显示了双方领导人的顶层设计和战略眼光,成立中国-拉共体论坛,令世人瞩目。
“这个论坛是覆盖中国和拉美33个国家的整体合作平台,将对世界产生影响。”中国前驻古巴大使刘玉琴说,论坛的成立是近年来中拉全方位合作水到渠成的结果。
2011年底,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成立,为加速推进中国与拉美地区整体合作提供了条件。今年初,拉共体国家一致同意夯实拉共体与中国合作机制。
“这个论坛在多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研究所所长吴洪英说,这是西半球以外的一个大国与整个拉美地区建立的合作平台。人口加起来近20亿,两者GDP规模相加接近美国。这将对构建国际新秩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是世界政治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
她认为,在论坛之初,中拉已提出涵盖多方面、内容扎实的规划和措施,也是前所未有的。建立论坛机制对中拉双方都意味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双方合作将进入崭新阶段。
构建五位一体新格局 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
会晤中,中拉领导人宣布建立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中拉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习近平提出构建政治上真诚互信、经贸上合作共赢、人文上互学互鉴、国际事务中密切合作、整体合作和双边关系相互促进的中拉关系五位一体新格局,打造中拉携手共进的命运共同体。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拉美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拉不只是互为经济伙伴,更是政治、经济、人文、国际事务、整体合作等各个方面的命运共同体。”刘玉琴说,构建五位一体的新格局,将有力提升双方的国际地位,提高在全球事务中的发言权。
吴洪英说,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努力方向。构建命运共同体,意味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方信任日益加深,利益紧密交织,互相帮助扶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拉美研究中心主任吴长胜说,中拉合作具有战略性,是南南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扩大,有望成为大区域南南合作的典范。
吴长胜说,发展中国家、新兴经济体这两个身份,决定了中拉在推动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方面有共同的利益和诉求。
“1+3+6”新框架 推动经贸合作升级换代
中方倡议共同构建“1+3+6”合作新框架。
“1”是制定《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合作规划(2015-2019)》。“3”是以贸易、投资、金融合作为“三大引擎”。“6”是以能源资源、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制造业、科技创新、信息技术为合作重点。
中方倡议,要力争在10年内实现中拉贸易规模达到5000亿美元。中方将把中拉基础设施专项贷款额度增至200亿美元。中方还将提供100亿美元的优惠性质贷款,全面启动中拉合作基金并承诺出资50亿美元。
“这个新框架是一个雄伟而可行的蓝图,是建立在中拉现有合作基础之上,并非从零开始。”徐世澄说。
目前,中国是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国和第三大投资来源国。中拉贸易已从2000年的126亿美元上升至2013年的2616亿美元,增幅超过20倍。
吴洪英说,“三大引擎”是中方基于拉美具体情况提出的倡议。拉美地区不同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地区,其发展水平、开放程度比较高,总体金融体系较完善。中拉将在贸易、投资两大重点领域基础上,把金融合作打造成中拉合作的新增长点。
徐世澄说,中拉经贸合作已从能源资源、农业扩展到高附加值的产品贸易,并正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拓展。
“别有用心的人攻击中国在拉美搞‘新殖民主义’,这次确定的合作领域,是以事实回击这种观点,说明中国充分考虑到了拉美国家的需求,是急人所急。”刘玉琴说,在基础设施方面,拉美地域面积是中国的两倍多,但交通不便,急需建设铁路、公路、港口等,中国在资金、技术、施工、运营上具备充足实力和经验。
基础设施合作也成为习近平此访一大亮点。中国、秘鲁、巴西三国就开展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共同发表声明。
专家认为,“1+3+6”框架有助于打造中拉经贸合作“升级版”,今后双方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金融、投资等方面合作将迎来跨越式发展。(参与采写记者:林如萱)(记者崔文毅、裴剑容、熊争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