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推动社会文明迈进
未在显著位置张贴或者摆放节约食物、杜绝浪费的宣传画或者提示牌,设置最低消费,或者以包间费、开瓶费等方式变相设置最低消费的,将依规处罚……《合肥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以下称《条例》)今起正式施行,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将真正有法可依。(2020年11月1日央广网)
文明的培养,不但需要源于内心的道德自律,也要依靠严格有力的规矩约束。《合肥市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条例》作为一部地方性法规,把精神文明建设从道德层面上升到法律层面,为文明的培育与养成提供了更有效力的规范指引。《条例》将开始发挥出积极的效用,但不文明的场景尚没有完全禁绝,这一方面是因为法律的深入人心需要一个逐渐推进的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法律的执行上还需要加大力度。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条例》的颁布实施,让城市管理者有了引导市民提升文明素质的抓手,也让市民有了规范自身文明行为的依据。但在《条例》的执行上,尤其是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戒方面还需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虽然《条例》十分明确地列出了不文明行为的负面清单,也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但配套的细则还不够健全,把法律的原则性规定细化为日常执行的具体措施还需要加快进度。
通过对不文明行为的惩戒,所能释放出的震慑效果,比单纯的正面宣教无疑更能够震撼人心。对不文明行为,就应当勇于制止、依法惩戒,如果全社会都能形成积极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的良好风气,那么不文明行为的生存空间必然会逐渐被消灭。而社风的形成,需要通过政府的大力引导和行为示范,如果有关执法部门能够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对不文明行为真正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这不但能够起到对他人的警示教育效果,也能够激励公众对不文明行为说“不”,对社风的形成发挥引导作用。
随着精神文明建设法律法规及相关制度的不断健全完善,以及社会公民个人素质的持续提升,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必然会变得更加文明、更加美好。我们所居住的城市、村庄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家园,也是我们子孙后代成长的家园,社会文明进步的最终受益者都是人类自身。
“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只有每个人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文明的思维习惯和生活方式,文明就能够成为社会的底色,每个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就能够伴随着文明尺度的抬高而日益增长,未来的生活就会越来越快乐、越来越美好。(鼓楼区委文明办 望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