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老师以校为家带出一帮“小戏精”:我只是个摆渡人
这位90后的年轻人名叫陈伟顺,他几乎每天都在和传统戏曲打交道:上课、排练、做道具、带学生们演出……
他开设的戏曲课程,从学生们的不感兴趣,到促成学校成为福建省唯一将“小学戏曲”列入必修课的学校,只用了两年时间。而他创建的戏曲社团,如今每年都有超过七百名学生报名参加。
校园之外,他带着学生们登上了央视的大舞台,并在国内斩获了无数奖项。
虽然出身于梨园世家,从小学戏,但他自称从未想过像祖父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在镜头前,他说:“从小一上舞台就不行,我更想做一名纯粹的戏曲老师。”
本期《致敬劳动者》,让我们走近这位带出了一帮“小戏精”的戏曲“摆渡人”。
自述|陈伟顺 编辑|戴彬瑜
我从来没有想到,当小学老师会累成这个样子
我叫陈伟顺,是一名90后,毕业于厦门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现就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是一名小学音乐老师,同时也兼着上学校的戏曲课程。
我很害怕上舞台的,可是我在家又能把戏唱得很好,所以爷爷说我不是演员的料。但是他一直觉得,我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爷爷是一名省级南音非遗传承人,一直想为传统戏曲培养一批年轻的观众,所以我在学校开设了戏曲课程,他知道了后很开心。
因为南音的曲调比较复杂,表演方式也比较单一,难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我们决定从比较通俗的歌仔戏入手。
我每周固定的常规课有21节,放学以及周末,我还要给戏曲社团的孩子们排练表演。到了晚上,我给他们做演出的道具,纯手工制作。你看我现在的头发,发际线已经变成这样子了。
歌仔戏以旦角当家,我又不是科班出身,所以我之前每周末都会跑到剧团,去找专业老师进行学习。因为我没接触过,所以有时候做一些比较媚态的动作,还是会比较尴尬的。但是为了这帮孩子,你能怎么办,还是要去学啊。
戏曲的那些妆面和头饰都非常的昂贵,所以我就利用寒暑假,自费到中国戏曲学院学习戏曲梳妆课程,回来自己做给孩子们用。每天晚上,我都要待在学校做这些头饰,最晚走的人一定是我。有时候早一点走,学校保安都会觉得我不正常。
打过退堂鼓,但这帮孩子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身边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你一个90后,为什么要这样天天以校为家?”我也真的在内心打过无数次退堂鼓。
我记得很清楚,有一次暑假回到家,爷爷拿着一把大广弦在那边调音。因为我爷爷半身瘫痪,所以哪怕他调准了也没用,他拉不出音乐。我就说,爷爷你如果真的想听的话,你打电话给我,我唱给你听就好了啊。他说:“我不想忘记这个声音。”
从爷爷去世至今,我都还一直清楚地记得这句话。
我是一名老师,这帮孩子,他们好不容易能在舞台上发光发热,我想我如果就这样放弃了,也真的是很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他们是一直支持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我是一名音乐老师,也是一个“戏曲摆渡人”
这些孩子们,在经过了3年的洗礼后,2018年真的是“绽放年”。我们登上了央视的《宝贝亮相吧》节目,也获得了非常多的奖项,其中包括2018年“一带一路香港国际戏剧节”儿童组的冠军,福建省中小学生戏剧展演中的5个一等奖,3个最高荣誉奖“水仙花表演奖”等。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像爷爷一样,做一名传承人,我更想做一名纯粹的老师。但是现在眼光放远一点,就培养观众这件事来说,戏曲社团的每次表演,一个孩子至少能带来六个亲友。放眼望去,台下的不仅只有老年人,也有了很多年轻的观众。
我是一名老师,一直在幕后,就像一个“摆渡人”,把这帮孩子从这个岸边接到另一个对岸去。希望他们能通过我为他们打造的这条道路,喜欢上传统戏曲,并且带动更多的人关注我们传统戏曲,走进剧院去看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