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低碳消费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06.05.2021  12:00

  在全社会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进程中,“买买买”被赋予了新要求:生活消费低化。各地尝试从商品的前端(供应端)和末端(消费端),引导企业和居民进行低碳消费,在衣、食、住、行、娱等生活的各方面,有意识、有意愿地选择气候和环境友好型产品与服务,避免浪费,鼓励回收利用。(5月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0年9月,我国郑重向全球承诺,2030年前力争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努力实现“碳中和”。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最关键的是从根本上减少碳排放。这也意味着需要重塑整体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无论是生产还是消费,都要以低碳为前提。正如专家指出,从长远看,个人消费也是特别重要的领域和环节,个人消费模式的改变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前端供应端。

  低碳消费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全球72%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家庭消费正相关,家庭消费行为变化能促使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大型城市居民消费低碳潜力分析》报告指出,若相同场景下居民从现有消费方式转向低碳消费方式,2030年人口超过1000万的一二线城市人均年减排量至少可达到每人每年1.1吨,潜力巨大。

  那么,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如何引导消费者更好地参与碳减排?笔者认为,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都需要有所作为。就政府而言,在培养消费者碳认知的同时,还要重视搭建多主体的倡导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交流和共同行动网络。如广东搭建碳普惠平台,用户通过平台网站、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登录碳普惠账户,用其低碳行为兑换碳币和相应优惠。还有的地方尝试搭建碳积分体系,引导市民践行低碳生活。

  就企业而言,应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不仅要在技术工艺上通过创新实现零碳转型,还要在原料、供应链、营销等环节推进减排,引导消费偏好。如迪卡侬、东隆集团等制造商与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合作推出“旧衣零抛弃计划”;传统的中餐店铺、西式连锁快餐推出适合“一人食”的食品分量;共享出行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拼车以及其他网约车等产品提高了车辆的利用率;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外卖平台、物流行业,采取包装减量、提供可回收的包装、减少一次性塑料产品使用等方式,降低个人在用这一领域的碳排放量。

  同时,希望我们每位消费者能自觉做到适度消费、绿色消费,比如拎着菜篮子去买菜,尽量不用或少用塑料袋;随身携带保温杯、手帕、便携餐具套装,尽量不用或少用一次性纸杯、纸张、餐具;优先购买高效、节能、节水或有环保标志的产品,尽量不用高耗能设备或产品……低碳消费不是吝啬、寒酸,而是意味着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泉州文明网 付彪)

福建日报评论员:团结奋斗办好福建的事情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文明
让文明礼让风气蔚然成风
  中国自古便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