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义为先促合作 同声相应谋发展
中国气象报记者郝静
9月3日,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拉开大幕,这是深化合作、共谋发展的历史性盛会,将树立中非合作新丰碑。多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发挥科技优势,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气象设施共建共享,帮助非洲国家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变化能力,携手书写中非合作的美好气象篇章。
设施共建 开启气象合作新篇章
在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卡贝泰校区的校园内,矗立着两个气象站。其中一个是近百年的人工气象站,另一个则是中国援赠的自动气象站。
肯尼亚气象局通信技术人员说,出现重大天气过程时,旧气象站需要气象员每隔一个小时去收集一次数据,而新的自动气象站数据每十分钟自动传输一次,准确度也大有提升。
“中国援赠的5个自动气象监测站,是对传统气象站的一次升级,具备了采集和传输风速风向、降水量、温度、湿度等基础气象资料的能力。”肯尼亚环境与自然资源部部长朱迪·瓦克洪古在2017年的援赠气象仪器移交仪式上,将当天视为“肯尼亚气象服务史上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这只是中非气象合作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中国始终遵循“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原则,与非洲国家开展务实合作。2012年的中非合作论坛第五届部长级会议宣布五项对非务实合作新举措,其中包括帮助非洲国家加强气象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为中非气象合作开启了新篇章。2013年,中国政府启动向科摩罗、津巴布韦、肯尼亚、纳米比亚、刚果(金)、喀麦隆和苏丹等非洲七国援建气象设施项目。
截至今年8月,中国已基本完成7个国家的项目实施。该项目内容包括42套自动气象站、100套人工气象观测系统、5套闪电定位仪、两套风云三号卫星数据接收处理系统、两套高空探测系统、万余套气象预警收音机、4套气象演播室、5套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和处理系统、4套气象专业通信系统、两套气象信息存储检索系统,用于支持非洲国家的气象事业发展。
项目实施之前,中国便派出气象专家组赴受援国开展前期场地调研、选址、设计等准备工作。项目进入实施阶段,又因地制宜选择气象设备仪器并协助安装调试,同时对当地气象专家进行技术培训。项目建设完成后,中国会继续提供技术服务,组成系统设备维护培训专家团,协助开展实地和远程维护。截至目前,中国气象部门共派出约90名气象专家开展援非项目建设和人员技术培训。
“非常感谢负责安装设备的中国技术团队提供的各种专业技能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我们一定会充分利用好这些气象设备。”津巴布韦气象局系统工程师丹尼斯·卡帕索表示。
“中国援建的气象设施品质优良、技术先进,用处非常大。这些设施投入运行后帮助津巴布韦实现了三大突破——首次通过气象卫星监测林火,首次实现天气播报影像的独立制作,首次通过预警收音机发布预警。”津巴布韦原气象局局长、世界气象组织非洲区域协会原主席阿莫斯·马卡拉乌这样评价。他说,得益于中国援建的气象设施,津巴布韦的气象防灾预警能力提高了60%。
纳米比亚工程与运输部副部长詹姆士·桑科瓦沙形容中国援助的气象设施“在最需要的时候到来”,大大提升了该国气象部门早期预警服务水平,使普通民众和社会各界受益。当地利用风云三号卫星通过电视、网站等途径向纳米比亚灾害管理、水文等决策部门发布预警信息。
以“一带一路”为平台 播撒合作共赢的种子
2017年5月,《中国气象局与世界气象组织关于推进区域气象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意向书》签署,并被纳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为中国与包括非洲在内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了畅通完善的气象合作机制。今年6月,中国气象局和世界气象组织又共同签署《“一带一路”倡议信托基金协议》,重点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象合作相关的国际交流、培训及能力建设活动。
作为全球观测和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保障手段,气象卫星不可或缺。中国风云气象卫星已被世界气象组织纳入全球业务应用气象卫星序列,成为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之一,同时也是国际灾害宪章机制的值班卫星,正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500多家用户提供卫星资料和产品。今年7月,中国将刚刚发射的风云二号H星定点于东经79°,可为南亚、西亚、中亚和大部分非洲国家提供持续遥感观测支持。中国气象局建立了风云气象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将有利于支持非洲地区的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世界气象组织的各项计划和活动,承办世界气象中心、全球信息系统中心等20个全球或区域业务中心或其他气象合作平台,在国际合作以及“一带一路”框架下,通过设施援建、技术援助、人才培训等多种措施,与非洲等众多发展中国家共谋发展、携手进步。
中非气象合作也有力促进了双方能力的提升。服务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一带一路”建设,也促使中国气象部门的能力得到历练和提高,有助于更好地履行世界气象中心职责,为非洲和全球提供更高质量的气象服务。中非合作树立了南南合作的全球典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蒂瑞·塔拉斯评价说,过去二十多年来,中国在提供公共气候服务和相关技术方面已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气象灾害早期预警方面拥有丰富经验,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高质量的数据服务,中国还帮助发展中国家培训了大量专业气象人才。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将为亚洲、非洲等欠发达国家提供更多气象支持,其发展成果也将为更多国家所共享。
和衷共济 中国气象智慧照亮非洲
分享中国气象事业发展经验,帮助非洲国家提升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正体现着中国对全球气象事业发展所做的贡献。
自2012年以来,依托世界气象组织南京和北京两个区域培训中心,共有720名非洲国家的学员参加了近80期针对非洲国家举办的气候变化、卫星产品及应用等短期国际培训班。此外,中国还招收了约180名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的非洲学员来华学习气象和相关专业,其中120多人已毕业回国。随着技术手段的更新,中国开设了在线远程培训。今年5月至6月,中国开设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观测装备保障远程国际培训班,采用“在线自主课件学习”和“远程同步授课”的形式,使116名学员完成了课程教学内容,其中非洲学员占22%。今年7月,来华参加气象灾害管理培训的莫桑比克学员泽维尔先生表示,希望借助国际研修班的平台,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从而整体提高应对全球气象灾害的能力。
中国多次举办针对非洲国家的多国别考察活动。自1976以来,中国气象局共举办了47期针对各国气象部门高级官员的多国别考察。其中,2012年和2013年专门针对非洲国家举办了多国别考察,来自非洲国家的约30名代表参加,对中国的气象现代化及气象业务进行考察交流。“针对非洲国家举办的多国别考察活动在内容上更加具体,对前来参加考察学习的非洲国家代表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世界气象组织发展和区域活动司教育培训办公室主任因卡·阿德巴约说。
在中非合作论坛、南南合作以及“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气象局将继续与非洲开展紧密务实的气象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助力国家对外开放总体战略,进一步实现合作共赢,为全球气象事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