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福建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快社区“儿童之家”建设
军门社区﹃儿童之家﹄计划在春节后开放
在全国各地都在建设社区“儿童之家”的背景下,我省“儿童之家”的建设情况也成为关注热点。昨日,针对目前我省社区“儿童之家”建设较缓慢的情况,多位省人大代表纷纷发表了看法,建议从资金投入、加强设施建设、引进专业人才等方面入手,加快社区“儿童之家”建设。
社区是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为发挥社区服务家庭服务儿童的优势,《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和《福建省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90%以上的城市社区建设一所为儿童及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的目标。
据福州鼓楼区军门社区党委书记林丹介绍,以福州市为例,目前已建立社区“儿童之家”不超过10个,且功能都还不健全,今后完善各项功能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儿童之家”。其中,军门社区“儿童之家”将于春节后开放,目前正在装修之中。
部分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停滞不前
在省人大代表陈向红看来,我省社区“儿童之家”建设较缓慢的主要原因是硬件建设不到位、基础设施薄弱、缺乏专门的管理人员。
实际上,社区“儿童之家”建设需按照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征和成长需求,分设学龄前儿童、小学阶段儿童两个类别的活动场所,配备不同的设施、玩具和书籍。
“受社区办公、活动场所的限制,部分社区很难找到合适的场地建设‘儿童之家’。”省人大代表何玲认为,这限制了“儿童之家”的建设发展。
陈向红代表还提出,社区工作涉及面广,经费较为紧张,加之建设“儿童之家”缺乏专项经费的扶持,致使部分社区“儿童之家”的基础设施薄弱、建设停滞不前。
不仅如此,“儿童之家”公益岗位的配置不到位,目前已建立的“儿童之家”大部分由社区妇女主任来兼管,没有专门人员管理“儿童之家”,导致“儿童之家”的管理不到位,没有真正发挥好“儿童之家”的作用。
建议将“儿童之家”工作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为推进社区“儿童之家”建设,多位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各自的建议和看法。
“建议把建设社区‘儿童之家’工作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明确责任领导、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陈向红代表称,可参照福州市鼓楼区的做法,把社区“儿童之家”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一老一少一普”建设中,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少儿成长活动中心、文化普及站。通过民政、教育、文体等有关部门资源的有效整合,在推进建设中实现社区“儿童之家”的全覆盖。
省人大代表陈忠灿在建议中也提到,对于社区“儿童之家”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经费保障机制。
多位省人大代表认为,可采取市、县(市)区政府投入一点、街道(乡镇)政府出资一点、部门项目资金整合一点、相关企业帮扶一点等办法筹集资金,促进市、县(市)区、街道(乡镇)三级财政设立“儿童之家”建设专项资金,对建成达到相关标准的每所“儿童之家”给予一定补贴,促进“儿童之家”建设和长效运行。
陈向红代表提出,也可积极争取有关专家、志愿者、社会热心人士的支持,共同解决“儿童之家”建设的资金困难。
可借鉴昆明的做法政府买服务专业组织运作
“在设施建设方面也要逐步加强,为完善‘儿童之家’功能提供物质基础。”省人大代表吴文英认为,建议将社区“儿童之家”纳入“社区服务中心”。
在多位省人大代表看来,这能为儿童提供多元化、专业化服务,确保“儿童之家”有阵地、有人员、有经费,还可利用社区现有文化设施、场地、图书室、文体器具等与“儿童之家”共享。
同时,根据家长和儿童实际需求因地制宜设计各类服务,可进一步完善“儿童之家”的服务功能。
在人员保障方面,陈向红代表称可引进专业人才队伍,提升“儿童之家”专业服务水平。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每所“儿童之家”设立1-2名儿童工作公益岗位,由社区聘请熟悉并热心儿童工作的社会工作者负责“儿童之家”的管理和运行。
此外,也可借鉴昆明官渡区矣六街道欣景社区的做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民间专业组织运作相结合的模式,引进专业队伍,精心挑选合作企业、社会组织,实现管理人才的专业化,进一步提升“儿童之家”公共服务的专业化水平和质量。
(记者夏菁吴静/文刘兴/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