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的创优之旅
上月底,仙游抽水蓄能电站荣获全国工程建设质量最高奖——国家优质工程金质奖,这是我省项目首次获此殊荣。同时,该电站已顺利通过电力建设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验收,成为国家生态示范工程候选项目。
该电站是我省重点项目,2013年12月全面建成投产。它由国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莆田市综合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和仙游县国有资产投资营运中心共同出资建设,总投资44.6亿元,主体工程由上、下游水库及隐藏在两水库间山体内的发电机房组成。
这是我省第一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也是全国唯一已投运的周调节抽水蓄能电站。没前例可循,该电站却在质量和生态上均代表了“中国制造”的极高水准。
自主创新,树立水电行业标杆
从电站办公区出发,沿着河岸边上的一条水泥路驱车前行,十几分钟后便到了山前的一个“交通洞”。再往里前行百来米,眼前突然亮堂起来——4台单机容量为300兆瓦的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一字排开。发动机转动的声音尽管轻微,但仍在偌大的机房内回荡着……
“这就是隐蔽在山体之内的电站厂房,长162米、宽24米、高53.3米,也是电站的核心主体工程。”仙游抽水蓄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于佳春介绍,该地下厂房建设难度很高,之所以建得如此合理、美观,又便于运行维护,得益于采用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水电水利工程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运用该平台,厂房建设与机电设备布置同时进行,避免传统设计过程中常出现的“错漏碰”等问题。
注重自主创新、广泛运用国产化技术,正是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建设的一大亮点。
设备制造商东方电气集团是第一次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此类机组,设备调试单位也是第一次参与调试机组。可借鉴的经验少之又少,如何保证机组运行正常?
“实施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的全过程管理控制。”公司总经理陈兆文说,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克服调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在机组调试期间,调试指挥部就设在机组旁,业主、厂家、设计、监理、施工、调试等单位负责人、技术员在现场联合办公,遇到问题随时会诊。经近300个昼夜、数万次操作,这套国产化机组终于完成调试工作。
在水电行业,超高压500千伏及以上电缆及终端一直被国外垄断。仙游抽水蓄能电站不再使用“洋货”,而是选择我国自主研发、制造、安装的超高压50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长度达1050米,为目前国内水电行业之最,彻底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填补高压电缆市场国产化的空白。此项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2项、省部级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
在电站建设过程中,“中国制造”光芒闪耀,就连许多附属工程亦是如此。如弃渣综合利用,进行了13项设计优化,获得国家发明专利4项,节约投资1.48亿元;上游水库创新采用拦渣坝提前蓄水,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为工程提前发电创造有利条件……据统计,整个工程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项48个。
过程创优,打造生态示范工程
车从地下厂房出来,沿着下游水库堤岸的大道慢行。远望,满目青山;俯瞰,绿水倒影。
“工程建设伊始,公司就提出‘一次成优、过程创优’的理念。”于佳春说,创优不仅是对工程设计、施工的要求,也是对创建生态示范工程的要求。
一座高达5层的主体厂房建在上游、下游水库之间的山体之内,山上的植被依然保持原状;连接上下游水库的输水管道,也从地下经过,地面上的生态环境一点也不受损。
“大的工程如此,小的工程同样注重设计优化,能不动的尽量不动。”于佳春介绍,免防护、保原样,就是最好的环境保护。
上游水库库岸运用自稳免防护工程技术就是典型的一例。水库库岸加固工程是传统常用的手段,旨在防止山体滑坡或土石杂物流入水中。而专家对上游水库库岸计算分析后,改变传统做法,对水库拦渣坝以上的自然稳定库岸,取消防护工程,维持原状,减少对自然边坡的破坏及开挖支护工程量。仅此一项,既保护近300万平方米的原生态资源,还节省投资1100万元。
来到电站,让人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清新的空气,还有整洁卫生的环境。公司党委书记张英介绍,这得益于各项废水、弃渣回收利用技术的广泛运用。
水库建设时,挖出的弃渣要运到哪里?按传统做法,得另选一个场地,作为弃渣堆场。如果这样,就得征地,还得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于是,他们改变做法,利用水库主河道的死库容堆放弃渣,就地解决弃渣问题,此举减少库外征地面积21万平方米,还节约渣场工程防护及水保费用约500万元。
在建设过程中,砂石骨料加工系统及混凝土拌和系统产生的废水怎么处理?电站也进行技术创新研究,对生活区及厂区营地等主要生活污水进行回收、处理、再利用,回收率95%。同时,设立4套中水处理装置,中水回收用于周边绿化及道路洒水。
电站各项环保水保方案实施后,扰动土地整治率99.19%,水土流失总治理度97.81%,拦渣率99.67%,林草植被恢复率95.71%……水保设施达到国家技术标准规定且效果均优于设计防治目标。(陈荣富 郑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