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游启动“电子眼”实时监察“三公”消费

12.10.2015  15:21

  每一笔“三公”经费是怎么花的?是否规范合理? 这些大家关注的问题,如今在仙游都可以通过“三公”经费电子监察系统随时随地监管。笔者获悉,今年起,仙游县在卫计、交通、国土等16个县属部门,启动以公务接待、公车配置运行、公款出国(境)、会议培训等“三公六费”为核心的实时电子监察,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公务消费腐败现象。据统计,今年初以来,这16家试点单位“三公”经费支出比去年同期下降39万多元,降幅达28.62%。

  据悉,仙游县纪检、财政、审计等部门积极探索“制度+科技”预防腐败新模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大力推进反腐倡廉智能化建设。为实现对“三公”经费预算、使用、公开、效率等的实时监控,该县建立“三公”经费电子监察系统,首批纳入电子监察管理的试点单位有16个,把“三公经费”电子监察系统与这些单位的预算执行系统无缝对接。

  据介绍,该系统共设置公务用车购置与运行、公务接待、因公出国 (境) 监察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根据“三公”经费管理规定,制定监察规则,预置警戒值,对输入的数据信息,系统自动计算,一旦数据异常或超出设定标准,系统立即自动红灯报警。被警告的职能部门必须向监管部门说明情况,有问题的需在发出预警后一个月内进行整改。若未说明情况,将视情节移交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处理。

  这16个试点县直部门的“三公”消费行为均可通过业务搜索、实时监控、预警纠错、统计分析等功能,进行在线审核、实时监控和全程监管,极大提高了公务消费行为的规范性、真实性和透明度。

  “现在,这16个试点部门的每一笔公务消费在监控平台都有迹可查。”该县财政局局长陈国成介绍,这就好比给“三公”消费戴上了紧箍,如不及时登录平台填报“三公消费”报告表,详细报告有关费用具体开支情况,系统将自动不予报销。此外,该平台还对大额消费、超预算等涉嫌违法违规的情况发挥警示作用,做到总量控制、进度控制和预警提醒,有效实现实时动态监督监察,及时督促违法违规单位实时纠正报批程序不规范、报销手续不齐全、违规占借用下属单位车辆等问题。(福建日报 陈国孟 郑志忠 杨美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