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岳路与成功大道立交改造 厦门或迎来最堵时期

11.06.2014  10:59

仙岳路、成功大道立交改造20日启动明年1月主体投用,最堵6方向将实现立体转换 

    仙岳路中医院段、台湾街段是厦门两个最大的堵车路段,6月20日零时起,仙岳路与成功大道将正式启动立交改造。这是仙岳路的第四次改造,或将诱发厦门交通史上“最堵时代”。

    立交主体工程改造持续到明年1月15日零时,仙岳路与成功大道的立交工程完工投用,进入3个月附属工程施工阶段。

    改造完成之后,成功大道和仙岳路之间,最拥堵的6个方向,将实现立体转换,不用再像现在这样拥挤不堪。

    目前,包括管线、绿化等在内的迁改工程已陆续施工,绿化带的树木迁移已完成,已有5台桩机进场。

    如何度过7个月施工时间,措施有很多,目前采取的对策有两个:改变出行的道路、改变出行时间。昨天,市交警支队发布交通限制措施和出行提醒。

    值得提醒的是,大量过境车辆请不要再走翔安隧道-仙岳路-海沧大桥这条路线,想要快速往返漳州、泉州和厦门三城,结局只能是堵在城里。

    现状 诞生两大“堵王

    仙岳路中医院段、台湾街段经常蝉联厦门“拥堵大王”的称号,它的最主要问题就出在车子太多、车流“打架”。

    这段路,正好是仙岳路和成功大道这两条快速路的交会处,但是,在两条路之间转换煞费周折。

    比如,从翔安方向过来的车辆,想转到成功大道,或者成功大道上的车辆,想转到仙岳路高架,6个方向的车流都得先下到地面走上一段路,再实现转换。

    据交警调查,仙岳路和成功大道均呈饱和状态,饱和度超过1,为严重拥堵,周边道路的饱和度超过0.8(0.2以下非常通畅;0.4以下畅通;0.4-0.6通畅;0.6-0.8拥挤;0.8-1拥堵;1以上严重拥堵)。

    改造 建成三层立交

    改造前,仙岳路到了台湾街“俯体”;改造后,仙岳路高架桥“挺身”,跨过鹰厦铁路、成功大道,和金尚路高架衔接。

    改造前,仙岳路高架桥上为双向6车道,地面辅道双向6车道;改造后,桥上依然是6车道、宽25米,但桥下双向变10车道。

    改造后形成三层立交,地面、匝道和高架桥,仙岳路和成功大道之间架设四座匝道桥,共长998.2米;拼宽一座匝道桥,长76.4米。

    工程将新建仙岳路主线高架桥1179.2米;台湾街、金尚路交叉口附近设四条上下主线的匝道,宽度均为7米。

    有6个方向实现立体转换,翔安隧道-成功大道(机场和演武两个方向)、成功大道(机场方向)往仙岳路高架(海沧和翔安方向)、成功大道(演武方向)往仙岳路高架(海沧和翔安方向)。不过,海沧大桥方向来的车,要想到成功大道,依然要先走地面。

    工艺 顶高桥身创纪录

    立交改造将创造一项纪录:把桥顶高的“最高纪录”。

    为了让现有的仙岳路高架跨过铁路和成功大道,仙岳路台湾街段的高架桥,将往上顶高,最高点为11.26米,为目前国内最高纪录。

    怎么顶?用千斤顶,每天一点一点往上顶,11.26米的高度,要花2个月才能顶完,相当于平均每天只能顶18.8厘米。

    顶高以后,桥墩要往上加高。桥墩为钢筋混凝土,施工时,先把桥墩锯掉一部分,顶升过程中,用钢架支撑,再进行浇灌。

    仙岳路高架金尚路段,也要往上顶,最高点为4.2米。

    项目负责人解释,采用顶推工法,此前厦门尚未采用,有利于节约投资,利用现有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