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山“大数据”收集问题分类落实 多渠道解民忧
福州新闻网8月8日讯 这几天,看着村道上工人忙碌的身影,听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家住仓山区盖山镇旗杆自然村的张明轩老人心里美滋滋的。“施工队已经进场施工了,听工人们说,马上要开始铺沥青了。”说起村道改造,老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张明轩老人告诉记者,这条村道从旗杆自然村一直延伸到金浦小区,是附近高湖村、江边村、浦下村以及多个小区居民的必经之路。因建设的时间较早,车流量大,村道破损严重,雨天经常积水,给周边居民带来不少困扰,一直是居民的一块“心病”。距离这条村道不远的龙院路,因存在一样的问题,这次也被纳入道路改造之列。
“每年花在两条村道上的维修费高达几万元。多年来,群众要求改造村道的呼声很高。”高湖村党委副书记吴明忠告诉记者,几个月前,区领导在高湖村听取群众意见时,不少群众反映了村道破损路难行问题。很快,区委、区政府决定,由财政出资约300万元,将两条村道升级为沥青路。
高湖村两条村道“白改黑”,只是仓山区用好“大数据”推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的一个例子。仓山区通过“大数据”广泛收集民意,加强提炼归纳,即时反馈督办,建立起数据“收集—处理—反馈”的高效工作链,解民忧、促发展、暖民心。
为了多途径收集群众诉求,仓山区建立了“区—镇(街)—村(社区)”“区级分组—区直部门—党员干部”双重三级数据传递链,搭建区直机关及镇街“110”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村(社区)党组织和党员“12580”为民服务工作模式两大常态化数据收集平台,并以区领导带案下访和设置“路人信箱”、民情特邀“代言人”的方式,加强意见征求。此外,还采用“网络”+“网格”全网捕捞数据,在相关网站上设置部门征求意见栏,24小时接受群众建议。收集的诉求意见则通过建档立账,归总入库后,再分项目提炼出数据。
截至目前,仓山区13600多名党员参与了联系群众工作,联系村(居)民32800多户,累计收集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民生、组织建设等各类问题1000多条。设立在区市民服务中心和全区13个镇街便民服务中心的“路人信箱”,已收集到意见建议256条。
仓山区要求,对“大数据”中的群众诉求,能够直接解决的,立行立改,不等不靠,立即指定有关区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以及相关部门进行落实;不能立即解决的问题,也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具体整改目标、内容和时限,确保整改落实不打折扣。
越来越多的群众跟旗杆自然村居民一样,实实在在地享受着“大数据”带来的实惠。比如,根据居民反映,盖山镇白湖村顺利启动一户一表改造,居民用水困难将得到彻底解决。根据民情特邀“代言人”的建议,存在安全隐患的南二环路口白湖河公路桥下两个过街涵洞,设置了人行道;黑臭的白湖河也被列入内河整治计划。
(福州日报记者 王玉萍 实习生 柯竞 通讯员 仓萱)
【责任编辑:林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