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2)搬出大山之后
让山里人融入城市,是造福新村的本意。但是,居住地的改变不难,村民心理和习惯的转变却不简单。这催生了柘荣县的一个新做法:在造福新村成立了一个新型农村社区:虽然村民的户籍仍是农民,但是可以享受到城市社区的各项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让村民们"搬得出来",更要"住得下来"。
钟春森在搬入造福新村之前,曾是菜山村的村支书;造福新村的农村社区成立后,他被选为农村社区的支部书记。 (柘荣县造福新村农村社区支部书记 钟春森:原来农村的管理方式和现在不一样了,我们这里(社区)人口多,地盘少,资源没有,我们现在要跟城市接轨的话,管理方面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比如说教学、卫生、治安。) 让农民享受到跟城里人一样的公共服务,是农村社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柘荣县造福新村,社区里建起了幼儿园,这可让从来不上幼儿园的村民们,感到十分方便。幼儿园留住了娃娃,也就容易留住老老少少一家人。 (柘荣县造福新村村民: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是直接上小学,没有上过幼儿园。感觉小孩子(上学)肯定都方便多了。) 造福新村的村民,来自80多个村。过去,身边都是熟面孔;如今,村里人大多不认识。这种差别,也让习惯了简单人际关系的村民,感到不适应。针对这种情况,造福新村农村社区特别注意拉近村民之间的感情,每当逢年过节,社区还组织开展吃"百家饭"活动。 (柘荣县造福新村农村社区支部书记钟春森:要点米,最起码要七个姓以上的,买点菜,我们在露天下煮,大家都来吃,融洽了我们居民之间的感情。) 农民最割舍不下的,还是和土地的联系。搬进新村,就意味着与自家的土地有了几十公里远的距离。人地分离,土地怎么办?社区又通过牵线搭桥,让居民与户籍所在地的村子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 (柘荣县造福新村居民:家里的田地转租给别人,收一份租金,现在在这边交通又方便,做点小生意,收入也不错。) 老一辈还需要慢慢融入城市的生活,年轻一辈则顺利了许多。农村社区办了个就业中心,帮助年轻人在周边企业里找到工作。 (采访 柘荣县闽东太子参酒业 行政经理 吴志齐:然后富源社区建立了之后的话,我们招本地工人的话,对我们本地企业,管理的话,也有好处。) 接下来,社区还会建立就业培训中心,对文化水平低的居民进行就业培训,让他们不用再惦记着回家种地,在新家也能有工作有收入,成为一个城市打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