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读书了吗?

06.10.2014  11:01

  在网络尚不发达的当年,书店让许多人心向往之,它承载着他们的梦想。现如今进书店看书、购书的成年人少多了,相当一部分人习惯网购图书,更多的人习惯通过手机、电脑进行“快餐阅读”、“浅阅读”。但榕城仍有不少家庭的书案和床头依然摆放着各类书籍,读书还是他们业余生活的重要内容。最近福州正在开展“读书月”活动,国庆长假期间,通过微博和微信采访了几位榕城普通人,阅读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

  冰逸,2010年大学播音专业毕业后来到榕城创业,当过电视台新闻主播,现在虽然还处于租房生存状态,可每月还是会坚持买两三本书。她说:“我看的书除了专业书籍外,一半是文学和哲学类书。对年轻人来说,通过阅读可以扩展视界,在工作中迸发出一些灵感的火花。比如最近我正在看《主持人场景运用技巧》一书,发觉通俗易懂,而且实用。

  王春黎是榕城的一位歌唱家,她平日闲暇之时或演出前需要静心的时候,时常会拿出一本书看看,表面上是打发时间,实际上是在给自己充电。她说,读书可以让人补充能量,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用时间去化开,才能有利于消化吸收,网上阅读一目十行,常常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礼华,39岁,广告职业人。她说自己每年花在看书方面的开支不下一万元,主要是看广告设计、旅游方面的书。晚上孩子做作业时,她会在一旁看自己的书。几个月前,她看了一本关于斯里兰卡的书,勾起了旅游的欲望,后来真的去了趟斯里兰卡。礼华说:“每当我捧起纸质书时,感觉能让心静下来。”读书让人身心愉悦

  谭瑜是位公务员,他说自己对于书籍是有很多渴望的,譬如某一阶段读官场小说,后一阶段又读历史小说,现在是随心情而择书。他说:“我不想标榜自己在读书中学到了什么,但我会将书中的情节类比生活中的片段和场景,审视自己,反思自己。读‘闲书’能让人身心愉悦。

  宗良是一位理工科大学毕业生,在榕开了家素食馆。他每周都会找一本新书看,主要是看人物传记、中医养生、互联网IT和素食方面的书。他说,自己最佳的阅读时间是在每天睡前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宗良认为,成年人读书大都是自愿的,会读书的人不孤单。他在读书时经常会写些读书心得,然后晒在微信上,与朋友们分享。

  方杰,闽都文化传播志愿者。他平时特别喜欢收集与福州历史文化有关的书籍,多在夜间读书,那时人比较放松,感觉一天的工作压力能在阅读中得到缓解。读闽都有关的书,让他更加了解生他养他的故乡,然后通过当文化志愿者,把自己从书中看到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人。

   读书让人发现宝藏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诸多益处是毋庸置疑的。但这个专题调查过程中,却发现现如今“不读书”的榕城人越来越多。不可否认,我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速读、刷屏、瀑布式的滚动信息成了不少人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那些好久没有读书的成年人将不读书的原因主要归结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许多书上的内容网上都能查询得到;另一方面是工作生活太忙,“没时间”。

  现在人们将在网络上阅读叫“速读”,将拿着纸质书阅读叫“慢读”。抱一本喜爱的书,窝在自家沙发上,或者在阳光满溢的自家阳台上,泡一壶清茶,这情景想必会让人觉得很文艺。采访中那些爱读书的人说到,在书页的翻动中,纸和墨传给你的,不仅是书香,还有你与前人的精神传递,网络阅读,体验不到书香。我们不能因“慢读”的魅力而否定“速读”,也不能因为“速读”的方便而取代“慢读”。

  事实证明,网络上许多信息是动态的,如同快餐,而图书带来的信息大都经历过作者、编辑总结、提升,如同营养大餐。那些对文字内容编辑要求高的经典作品,对技术、专业性要求高的实用类作品等的呈现和传播,纸质图书依然不可或缺,大有可为。

  至于“没时间”这借口实在太牵强。时间是自己安排的。改变一下上网过多的生活方式,读书的时间就有了。

  读书不全是为了获得信息,更多的是丰富我们的大脑营养。正像互联网目前还不能替代电视和报纸一样,读书,尤其是慢读,在今天仍然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