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贩一律死刑” 甚嚣屏上的背后

19.06.2015  12:22

◎符向军 法官

前天,一条惊悚消息忽然在朋友圈汹涌流动。内容是:“建议国家改变贩卖儿童的法律条款拐卖儿童判死刑!买孩子的判无期!

这一突然“走红”的话题在网上引发激辩,让人感觉背后有一股无形而强大的力量在“操盘”。

贩卖儿童一律判死刑?这在法律上根本站不住脚,理性人士会不以为然。但在煞有介事的被拐儿童图片、孩子父母泪流满面的讲述面前,无数同情心、憎恶心被激发起来,加之“爱心接力”的外衣裹挟和“不转你就不是中国人”的道德绑架,许多人不由自主地选择跟风转发。

微 信社交工具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沟通的极大便利,也让朋友圈鱼龙混杂,变成了“营销圈”、“大卖场”。除了微商的兴起之外,借由朋友圈的各种营销炒作也 甚嚣“”上,尤其是一些微信公众号为了自身推广和营销,不惜“1人原创,99人抄袭”,甚至不惜炮制、散布惊悚言论和虚假消息,,以吸引眼球关注自己。

因 而,面对“人贩一律死刑”爆屏,我也忍不住给几位朋友留言,提醒切莫让宝贵的同情心被无良营销所利用。事实上,不久之后网上也传出了质疑和“揭秘”的文 章,比如微信公众号“移动互联网”揭秘说“你只是在帮别人赚钱”:这是某婚恋网站的一次“花钱买用户”的商业行为,按100万“承诺者”的规模,会产生 12.5万元的收益。可见,这又是一次靠曝光率转化注册用户的案例,而曝光率利用的正是人们的同情心。

而 一些专家解释为何不能“人贩一律死刑”时,遭到了语言围攻:有的说“把专家的孩子拐卖了专家就闭嘴了”;有的说“狗屁专家也应一律判死刑”。网上“民意” 多不靠谱本属正常,但结合“人贩一律死刑”突然爆屏现象,这种在商业绑架和炒作之下,导致的集体无意识的嗜杀言论和接力传文,应该引起警惕。

道 德评判,不能代替法律;罪刑相当、轻重有别,才彰显法治。然而,正是这些法律常识与法治理性的缺失,让商业营销炒作有机可乘,利用人们的同情心贩卖其“私 货”。为此,在网络时代务须保持清醒和理性,有关部门则应依法强化自媒体平台的运营监管,将一个健康、有序的朋友圈还给朋友。

(信息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