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调解 专业化发展——鲤城区创新“135”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
2012年,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开元街道调委会陈唯凯同志被评为“全国调解能手”称号,7个调委会被评为“全省人民调解先进单位”,鲤城区金龙街道调委会马云珠同志被评为“全省优秀人民调解员”称号,泉州市鲤城区司法局以此为契机,成立人名命名的调解工作室。鲤城区发挥优势,以点带面,积极探索创新“135”调解工作新模式,充分发挥调解工作室的影响力和带动力,凝聚辖区各种力量,为辖区群众排扰解难,化解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筑牢“第一道防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鲤城区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法制软环境。2014年被授予“2013年度全国人民调解宣传工作先进单位。2012-2014年8月份,全区共调解矛盾纠纷2964件,调解成功2913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98.9%。
“1”,即培养一名优秀调解员作为调解工作室的领头人。调解工作室是指由几个人或一个人建立的组织,工作室的事务可由成员一起讨论、决定,从而具有效率高、专业化、人性化的优点。作为新型的调解组织,培养一名优秀调解员作为调解工作室的领头人,对调解工作室在社会矛盾化解中发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一是以个人名字命名调解工作室适应了人民群众的期盼。马云珠,是金龙司法所所长,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30年,对人民群众有深厚的感情,为人公正、处事公道、办事公开,熟悉当地的社情民意,被群众亲切称为“马大姐”。工作中,马大姐以“情系百家愁,调解送和谐”为工作追求,对待调解当事人用一张笑脸相迎,一个座位相让,一杯茶水暖心,一份安慰宽心,一次劝解舒心,一个答复放心,以自己的诚心,架起了与群众心灵相通的连心桥。二是以个人名字命名调解工作室适应了解决基层社区突出矛盾的需要。马大姐来自基层,阅历丰富、法律知识渊博,能充分发挥情况熟悉、业务熟练的优势,进百家门,问百家事,及时把各种矛盾和纠纷解决在基层,实现“小事不出家,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深受人民群众的信任。如2012年6月,鲤城区某汽配城A店面发生一起意外触电死亡事故,家属情绪激动,现场剑拔弩张。马大姐带领调解室的同志,通过以情感人、以理说人、以法服人的方式,逐步缩小当事双方争议,最终成功于当天化解该起纠纷,当事人获得22万元的赔偿。三是以个人名字命名调解工作室适应了构建和谐社区的需要。培养一名专业化人民调解员通过依托社区这一平台,在调处化解社区纠纷的过程中,注重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化解群众不良情绪,调整群众失衡心态。坚持“以公心换得民心”,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向党委、政府报告人民调解工作情况,全面掌控辖区内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进程。同时,善于捕捉社情民意,及时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使人民调解工作成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纽带。
“3”,即打造三支高素质多元化的调解队伍。调解工作室打破传统个人调解工作室“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格局,进一步优化调解员队伍构成:即打造一支专职调解员队伍、一支兼职调解员队伍、一支特邀调解员队伍,为开展“专业化调解”提供人员保障。一是从街道机关干部里充实。结合街道机关干部特长,将具有一定群众基础、法律基础以及沟通能力的干部职工调整充实到工作室;通过公开招聘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专职调解员队伍。二是从社区调解员里遴选一批。通过遴选途径,将从事调解5年以上、热心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社区调解员充实到调解队伍,实行“平常在社区上班,有调解需求时参与工作室调解”的工作模式,充实街道兼职调解队伍。三是注重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干部、退休法官、检察官及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作为调委会的特邀调解员,助力调解员队伍专业化。从全区范围内,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备较高文化程度和一定法律知识,热心社会事业,自愿加入特邀调解员队伍的人员中,推选出特邀调解员,将其充实到我区调解队伍。目前,已筛选出特邀调解员候选人33名,并由区里指派特邀调解员参与调解工作室。
“5”,即完善五项调解工作机制。一是调解服务承诺机制。凡属职责管辖范围的矛盾纠纷,即主动受理做到不推诿拖办。对符合条件要求调解的纠纷,一般的要及时受理及时调处,并明确告知调解时限。复杂的应当在2天内受理,10天内调处完毕。在调解中本着平等、协商的原则,承诺做到依法调解,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尊重当事人的隐私权,为当事人保密。同时,严禁接受任何纠纷当事人及其亲属朋友的请吃。二是矛盾纠纷应急调处机制。针对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第一时间控制事态,及时找出双方当事人争议焦点,对症下药,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使事故的善后处理妥善达到解决。如2014年7月18日,某小区玻璃坠落致人死亡事件引发新闻媒体关注,调解工作室第一时间展开调处工作,顺利化解了该纠纷,避免事态持续发酵产生不良影响。三是疑难矛盾纠纷联调机制。疑难矛盾纠纷联调范围包括:重大、复杂、疑难的矛盾纠纷案件。联调事项的启动由司法所负责,调解工作室及时梳理需要联调的案件报司法所,由司法所所长及街道分管领导同意后,召集相关责任单位联合进行调解。四是调解人员培训机制。主要是在各街道、各执法部门挑选有代表性、针对性的热点、难点调解实例和调解卷宗,以深入浅出和图文并茂的形式制作《泉州市鲤城区人民调解优秀案件选编》,作为调解员实用工具书,每年年底举办一期全区人民调解员培训班,从而促使调解员进一步掌握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的水平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本领。五是经费保障工作机制。严格落实《财政部、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意见》(财行〔2007〕179号)和《福建省财政厅、省司法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的通知》(闽财行〔2010〕72号)有关要求,除了适当安排人民调解委员会补助经费和人民调解员补贴经费,街道、社区、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兼职人民调解员误工补贴纳入公共服务范畴,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列入鲤城区级财政预算。兼职调解员实行“一案一补”、“以奖定补”,专职调解员实行最低工资加“一案一补”、“以奖定补”。发挥鲤城区人民调解奖励基金“以奖代补”的作用,对我区调处成功案件进行奖励,很好地调动了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自2006年设立以来,共发放调解奖励28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