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承压无碍坚挺格局 贬值总差一步之遥
17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继续在6.19一线弱势震荡,出现有数据记录以来的首次年度贬值几乎是板上钉钉。市场人士认为,近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再度走软,既受国内利率政策调整及季节性购汇需求等因素影响,也与新兴市场货币整体表现低迷有一定关系。综合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看,人民币短期仍面临一定贬值压力,但充裕的外汇储备、稳定的中间价政策,可有效管控人民币贬值预期,再加上人民币国际化等因素,人民币不大可能出现持续贬值,未来总体上呈双向浮动并维持相对坚挺概率较大。
即期价难挽颓势
借隔夜美元汇率走软机会,17日国内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再次上调。来自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1137,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5个基点,创2月20日以来新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距去年末的6.0969又近一步。如能在未来两周内,将不到两百个基点的跌幅收回,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不仅能挽回上半年跌势,还可避免出现历史上首次年度贬值局面。
在17日境内人民币对美元即期询价交易中,人民币全天呈弱势震荡走势,盘中再次逼近6.20关口,收在6.1975,较前日收盘价跌72基点。目前,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与年初高点及去年末收盘价均有超过1400基点的差距,要挽回上半年颓势几无可能,出现有数据记录以来的首次年度贬值基本是板上钉钉。
今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分别在上半年和11月以来出现两轮比较明显的走软。有外汇交易员表示,最近一个多月人民币再次走贬主要是市场因素在发挥作用:一是,年末购汇季节性因素及近期国际油价持续疲弱,共同推动客盘购汇。二是,11月国内利率政策出现松动,中美利差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不利。从走势上看,央行降息后,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下降有所加快。三是,企业持汇意愿上升,外贸盈余对人民币汇率支撑减弱。8月以来,国内银行代客结售汇已连续三个月出现逆差,且逆差额逐渐扩大。
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意味着较高的贸易盈余未能转化为较高的结汇需求,对外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实际支撑力度大打折扣。四是,11月以来美元表现强势,美元对其它主要货币纷纷升值,美元指数也从86点左右涨至88点一线。近期一些新兴市场货币对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这也是人民币本轮贬值的因素之一。
新兴市场货币走软
近段时间,尽管外币普跌、美元独强格局鲜明,但与其它主要货币的表现相比,多个新兴市场货币走软之势依然“格外抢眼”。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卢布。
近期,受累于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下挫,卢布崩盘之势似已难挡。因油价大跌,亚洲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国马来西亚的货币也“很受伤”,本月初马来西亚林吉特跌幅创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之最。印尼盾对美元在本周早些时候也创十六年新低。
分析人士认为,近期多个新兴市场货币出现贬值,在较大程度上是受相关国家经济形势和一些特定因素影响,比如油价大跌,对经济比较依赖油气出口的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冲击明显,但背后也有一些共同的推手在起作用。一是,下半年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出现不同程度放缓,经济基本面对本国汇率支撑在减弱;二是,在全球经济动荡背景下,美国一枝独秀,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预期持续发酵,吸引国际资金回流美国。事实上,近期多个新兴市场国家都出现资金外流迹象。
这位人士认为,美国经济领先复苏、美联储政策先行回归常态引发的资产配置调整行为仍是未来一段时间影响外汇市场的主要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