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檀:人民币“入篮”是可以与加入WTO媲美的里程碑

02.12.2015  12:28

  ◎每经评论员 叶檀

  11月30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董会决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由此,人民币成为了继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加入SDR货币篮子的第五种货币。

  这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性一步,其意义不亚于中国在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加入WTO为中国经济增长获得了强劲动力,中国在其后十多年中逐渐成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应该肯定,加入WTO居功甚伟。

  目前,中国经济遭遇下行压力,相关的改革也牵涉经济结构调整、人民币国际化等深水区。在这样的敏感时期,对人民币纳入SDR不应抱有太过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人民币被纳入货币篮子以后,中国经济、出口、信用自然就会好转。但加入SDR确实是推动中国经济国际化与改革的引擎,中国可以借此深度推进改革与开放。

  人民币纳入SDR,是一个全球金融体系与中国相互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本次人民币加入SDR,在权重排行榜上排名第三,在美元、欧元之后,在日元、英镑之前。

  在此前的今年7月份,IMF工作人员按照当时的公式计算后认为,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会在14% ~16%(汇丰估算在14%左右)。根据近日路透援引不具名知情人士的报道称,人民币纳入后的权重之所以比原来预计的有所减少,是因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策者改变了储备货币篮子中各货币权重的计算方法,以降低出口量的重要性。

  “入篮”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步入新的阶段。通常,一种货币的国际化需要逐步实现三种职能: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入篮”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化进入储备货币阶段。与此同时,随着人民币在金融交易中被更频繁地使用,人民币国际化将具备更多有利条件。

  “入篮”会让人民币获得储备货币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马上会自动成为国际市场上炙手可热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吸引力最终要由市场说了算。

  短期内影响或许比较有限。摩根大通首席经济学家朱海斌认为,对人民币资产有兴趣的各国央行和主权财富基金已经对人民币资产进行配置,不太可能在近期大幅增加人民币资产。

  同理,人民币在全球金融市场的使用水平短期内不会出现大幅提升。在初期的些许配置后,各机构是否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中国与国际、人民币与外币能否深度融合,取决于中国的改革进程以及人民币市场的吸引力。

  人民币与国际主要市场交流的增加,可以缓解人民币资产的下行压力。在中国经济艰难的转型期,要保证汇率稳定只有两条路——或者封闭市场,严防死守做空人民币资产交易;或者尽快开放,使得人民币成为全球市场的重要成员。

  这正如美元、欧元等市场一样,美元资产下行危机自然而然成为全球的危机,因此,保护美元资产的稳定也就成为保护自身的重要步骤。

  在美元、欧元市场剧烈波动时,美、欧、日货币互换、互相支持,度过寒冬。中国只有进入主流市场,才会成为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的多方互有责任和义务是理性交往的第一步,不会被极端意识所捆绑。

  人民币国际化之后,将倒逼贸易、国内市场、信用市场等各方面实行国际规则,中国只有增强改革动力才能克服强大的阻力。

  对改革的清醒认知是,外部的助力始终是外部的,核心在于内部改革。中国加入WTO以来,虽然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但内部的机制障碍也逐渐暴露出来,僵尸企业、寻租经济没有因经济上升而缓解。

  人民币被纳入SDR后,如果内部改革不能跟上,资本市场又被倒逼开放,那将造成非常被动的局面。无论如何,加入SDR是里程碑式的事件,没有开放,没有改革,中国经济将难以实现快速增长。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