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学习强国app 2020.8.17:人民城市为人民

17.08.2020  23:12

人民城市为人民
□吴贤军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担任市委书记的六年期间,不仅是福州经济发展最快、积累最多的时期,同样也是城市面貌发生巨大改变的一个时期。通过学习《习近平在福州》,我们可以真切体会到,在城市规划、城市改造、城区发展进程中,习近平同志始终遵循“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价值理念,既尊重城市历史文化脉络,又呵护城市景观和传统街区,更关注城市生态涵养,是今天城市管理者的楷模。

      对城市文脉的真心尊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将文化自信视为“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历史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所在,同样也是一座城市的气质所在。福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城市的规模偏小,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迎来开发建设的重要机遇。对于建设提速的同时,如何保护城市的文脉,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了一个鲜明的观点:“城市的灵魂在于其独特的个性和文化品格。”他在为《福州古厝》一书的作者撰序时指出:“我曾有幸主持过福州这座美丽古城的工作,曾为保护名城做了一些工作,保护了一批名人故居、传统街区,加强了文物管理机构,增加文物保护的财政投入。”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城市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在《习近平在福州》采访实录中,通过林强同志的回忆,专门介绍了习近平同志对林则徐出生地等林则徐遗迹的保护。林则徐出生地位于福州市中心湖东路的繁华地段,本身就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习近平同志为了更好地保护遗迹,不仅虚心采纳专家学者的建议,批准了原地修复的方案,而且还成立了专门领导小组,设法将已经出让的原址土地收回。同时,整个出生地修复工程从开工仪式到竣工对外开放仪式,他都亲临现场参加。承接着他的那份真心,福州每一位后任领导,都对文化遗迹不遗余力地加大投入进行保护,使得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字招牌越发耀眼。

      对城市景观的细心打造。城市文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历史的传承,更需要勇于开拓创新。正如建筑大师吴良镛先生曾经提出“积极保护、整体创造”的观点,主张将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统一起来。习近平同志较早看出了这种古与今的关系,他于1991年1月24日在《福建日报》上发表的《处理好城市建设中的八个关系》一文中强调:“保护古城是与发展现代化相一致的,应当把古城的保护、建设和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其中最典型的体现在打造“三坊七巷”和“福州西湖”这两张福州城市名片上。“三坊七巷”是福州的历史之源,也是福州的文化之根,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沈葆桢、陈宝琛、林觉民、冰心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当时,这里是福州市鼓楼区旧城区的一部分,有众多亟待改造的危房。正是习近平同志在对三坊七巷的改造中力主保护,才阻止了对诸多古民居的拆除。采访实录中的戚信总同志,是一位老福州人,他说:“我就是在林觉民故居附近的一条巷子出生的,对那个地方有着很深的感情,那里就是我的‘乡愁’栖息地。所以,从个人角度来讲,我非常感谢习书记留住了林觉民故居。”这感言代表了许多老福州人的心声。福州西湖的治理同样是一个成功案例。福州西湖是市中心一座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园林,2001年初由于周边大量生活污水以及部分工农业废水的排入,水体生态环境遭受破坏,水质恶化。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了解到这一问题后,立即组织召开了省市有关部门的协调会和现场办公会,在很短时间内彻底整治了福州西湖的污染问题,从此西湖不仅成为福州市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也成为福州市区一张亮丽的生态和文化名片。从两个例子可见,习近平同志了解城市,懂得城市发展规律,也对城市运转中的问题高度重视。他在福州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创新实践,无不蕴含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理念,从而为后来的城市管理者作出了榜样、提供了示范。

      对城市生态的用心保护。城市生态是城市环境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十分重视对福州后花园和城中绿植榕树的保护。习近平同志一直很注重福州的生态涵养,他将永泰、罗源和闽清三县视为福州生态环境的“后卫”,在视察永泰时明确指示:“永泰的地理环境就是山区,是福州的后花园,你们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必须保护好环境,一条河也不能污染。山上的树林、果树要管理好。你们永泰的发展方向就是绿水青山。”正是他对永泰的明确定位,使得永泰一直没有发展大工业,保持了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旅游业成为重要产业和收入来源。自宋代以来福州城中就遍植榕树,因此别称“榕城”。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一直倡导知榕、爱榕、护榕。1994年,习近平同志欣然为福州市园林局工程师编写的《榕树与榕树盆景》作跋,跋的标题为“让榕树造福榕城”。1998年1月,习近平同志实地考察了位于福州市肃威路裴仙宫院内的“榕城第一古榕”。他叮嘱道长说:“你是第一古榕领养人,要像爱护生命一样养护好活文物;遇有异常情况,要随时向园林管理部门报告。”正是这种热爱城市的情怀,使得福州有上千株古榕树在城市的改造扩建中得以保留下来,为百姓留下了片片绿荫。

      从上述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贯穿始终的都是“人民至上”理念。他在治理城市中体现的为民情怀,转变为了福州城市更优良的人居环境和共建共享的城市氛围。福建省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福建的城镇化率已经提升到了64.8%,全省已有超过52%的人口生活在福、厦、泉三座城市,继续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已经是必然趋势。在福建进入城市快速发展期的背景下,如何从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突出问题出发,推动城市由粗放式管理向高质量发展的治理转型,是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以福州为代表,这些年通过采取内河水系改造、休闲绿道和串珠公园建设、实施“公厕长”制度等措施,并结合数字化辅助、基层党组织参与,在城市治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习近平同志在福州的城市管理实践,充分融入了文化建设思想、生态思想和民生思想,从而为这座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思想精魄、留下了宝贵财富。在推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的征程中,我们要深入领会习近平同志的城市治理思路,努力践行“人民至上”理念,既要做到久久为功、长效落实,又要突出社会参与、全方位推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顺应城市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携手打造更加和谐美丽宜居的城市家园。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http://fjrb.fjsen.com/fjrb/html/2020-08/17/content_1275705.htm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4815031602873524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