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有10075人次失信被执行人被纳入黑名单
还清了债,老于一身轻松。
9月初,他买了飞机票,送儿子到北京上大学。此前,他因为上了法院公布的“黑名单”而无法购买机票。
贷不了款,坐不了动车,乘不了飞机,购不了房,出不了境……被列入“黑名单”之后的人尝到了失信给生活带来的麻烦。
“黑名单”,就是“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库”。
来自市中级法院的数据显示:截止9月20日,全市共有10075人次失信被执行人被纳入“黑名单”,并在最高人民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等多种媒体上曝光。 “黑名单”的“连锁反应”
近段时间,卢先生不大喜欢出门,甚至连微信也关了。
原来,卢先生夫妻俩已生效判决的债务尚未履行,上了明溪县法院公布的“黑名单”。生活中,微信朋友圈中,总有一些人提及他“欠钱”的事情,这让他很没“面子”。
可是他仍然没有还钱。前几天,他被告知,夫妻俩原来于2013年7月申请购买的限价房被取消购房资格,解除购房合同,之前缴纳的购房款也被法院提取用于清偿卢先生的债务。
目前全市两级人民法院都建立了失信惩戒制度,通过各法院网站、LED显示屏、微信、人群聚集地的LED显示屏、报纸等各种途径曝光失信人员的信息,许多像卢先生这样的“老赖”被限制乘坐动车、飞机,限制贷款、高消费、出境、工商注册等。
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网站上,记者看到最近一期公布的“黑名单”,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内容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等。失信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其内容包括单位名称、工商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等,十分显眼。
当记者随机采访一些市民时发现,他们中不少人知道“黑名单”,并认为此举“很有用”,可以让“老赖”不得不还钱。
市民林先生告诉记者,自己因为朋友义气,借给朋友10万元钱,说好的借3个月,不收利息,结果过去一年多了,朋友以种种理由推脱不还。上月,林先生找到朋友,告诉他再不还钱,就要起诉他,如果还不还钱,就会进法院的“黑名单”。这位朋友怕了,马上分两期把钱还了。
记者从市中级人民法院了解到,由于上了“黑名单”,一些“老赖”主动与债权人协商解决债务问题。有的甚至失联一两年的被执行人也主动找到法院执行法官,要求分期解决债务问题。
市中院在执行尤溪县一家公司拖欠债务案中,明确告知被执行人若不及时履行法律文书中所确定的义务,将被列入“黑名单”曝光。被执行人考虑到后果,几天就筹措资金72万多元,一次性全部执行到位。悬在“老赖”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黑名单”的威慑力为何如此之大?各部门间是如何联动的?
记者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看到,该院设有专门的“执行指挥中心”。这是一个布满电脑,安装有大屏幕的指挥中心。
市中院执行局局长杨怀荣告诉记者,法院执行被称为“维护公平与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执行难”的问题实际上是全社会普通存在问题的延续,最终汇聚至法院,成为立于法院面前的拦路虎。为了解决“执行难”问题,我市两级法院于去年12月25日成立执行指挥中心。
据介绍,执行指挥中心包括3G网络快速反应执法系统、“点对点”执行联动网络查询系统、执行案件信息共享系统等3大平台,依托此3大平台,实现远程指挥监控系统功能、被执行人信息查询系统功能和被执行人信息发布等功能。
工作人员打开执行案件信息共享系统,记者看到,上面包括各个案件的案号、立案时间、案件内容、申请人信息等,“只要案件一立案,系统就会自动生成短信,通过12368短信平台发送给相关当事人,每个节点的执行情况也会通过12368短信平台发送。当事人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供线索或者投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在中心的“曝光台”中,记者看到一批上了“黑名单”的公民和企业的信息。
那么,这些“黑名单”是怎样形成的呢?
“对于那些未自觉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自然人和企业,人民法院就会将他们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库,也就是大家说的‘黑名单’。”工作人员说。
法院方面对“黑名单”的信息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法院在2个工作日之内一方面要将本辖区的“黑名单”传送至省高院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库,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政务网专线将新增名单或因履行义务等原因被依法删除的名单信息发送自相关单位。
法院方面与民航、铁路、工商、金融、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等部门建立了联网联动。限制失信被执行人乘坐飞机、动车、列车软卧;不能贷款、办理信用卡;不能买房买车等高消费;失信被执行人为自然人的,不得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失信被执行人为市场主体的,市工商系统市场主体信息公示平台予以公示;失信被执行人为单位的,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项目审批方面予以限制。
市中院执行庭法官胡春雄告诉记者,“黑名单”上曝光的“老赖”,多是因为一些金融和民间借贷纠纷中欠钱不还或者还不了的。案情并不复杂,被借款或者被欠钱的人手头大都有合同、借条、欠条等证据,法院审理并不难。不过,申请人虽然拿到支持自己的判决书,但要真正“拿到欠款”并不容易,因此,建立破解“执行难”长效机制,加强并建立相关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十分必要。
为此,三明市逐步健全“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机制”,使得法院与公安、银行、国土、房管、工商、税务等部门之间,实现法院执行查询、查控与联动部门信息反馈的“点对点”传输。“以查询被执行人金融资产为例,以前需要每家银行跑一遍,现在依托‘点对点’平台,发送查询信息后,很快即可收到银行机构反馈的查询结果,整个过程快速而准确。”胡春雄说。
8月24日,申请人杨某诉福建一家建设工程公司660多万元民间借贷一案立案,胡春雄立刻通过“点对点”执行联动网络查询系统,查询到该公司在福建多地的银行均有开设账户,并有总额达300多万元的存款,市中院依法启动了网上冻结程序,及时保全了这笔财产。9月24日杨某收到这笔钱。
“不仅是银行存款,还有不动产、股票等都能够实现即时查询,法院可以通过该系统实现对被执行人相关财产信息的全方位查控。”胡春雄告诉记者。
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去年10月1日施行后,“黑名单”、执行联动机制这些措施,成了悬在失信被执行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
据悉,截止9月20日,全市共有10075人次失信被执行人被纳入“黑名单”。一些人在饱受出行受限之“苦”后,决定还债。目前,全市已经有100多名“老赖”找到法官,主动还钱或者主动表示愿意还钱。已经有部分因为履行了生效法律裁判文书确定的义务,姓名被移出了“黑名单”。(三明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