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多位车企高管离职 人事动荡呈现四大特征

24.12.2015  12:31

  策划:张 亮 张志伟 胡潇滢 袁 元 贺 骏 谢 岚

  ■本报记者 王 禁 见习记者 龚梦泽

  2015年对汽车行业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车市呈现“上半年冷下半年热”的趋势,但整体而言增长幅度已大不如前。销量上的增长乏力却并没有影响今年汽车召回数量的增长,甚至是创下历年新高。与此同时,汽车企业受质检总局缺陷调查影响共实施召回活动81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70%,这意味着原本被车企隐藏起来的质量问题非常多。

  此外,2015年6月份,汽车产销量同比继5月份后再次双双下降为今年上半年车市划上了一个并不好的句号,市场的冷暖变化无疑也影响到车企人事的变动。所谓“旺季卖车,淡季整人”的老套模式依然是人事变动的主流,仅上半年就有超过80位车企高管遭人事变更,占全年人事调整总数比例超66%。

  当然,今年车企人事变动相比往年有了新的变化:一是反腐之下高管被动调整;二是内斗之下高管集体出走;三是互联网造车挖角传统车企人才。

  可喜的是,无论是车市的遇冷,还是互联网车企挖角传统车企人才,都未能影响以传统车企主导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中国新能源汽车今年销量将有望达到22万到25万辆,成为世界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我国绘制的新能源汽车未来十年发展路线图已对外公布,可眼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觑,先是很多企业一为补贴、二图简单,争相涌入纯电动车市场,15年前中国品牌车企在传统汽车上以“低质低价”的销售方式再现;另外,北京市以地方保护方式强推纯电动汽车,无疑破坏了市场公平竞争规则,也不利于车企成长。

  展望2016年,由于汽车购置税减半政策延续至2016年年底,汽车行业的日子并不会太难过;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由于北京市进一步倾斜政策到纯电动汽车,2016年纯电动汽车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占比仍将拉大;与此同时,一批互联网企业所造的纯电动汽车也将登上舞台,搅动汽车行业的鲶鱼将释放出何种能量呢?

  乘用车销售放缓召回创新高

  中外车企年销量大相径庭

  临近岁末,年初令车企揪心的汽车销量下滑问题开始有所改观,特别是8月以来乘用车销量告别环比负增长态势,才使得前11个月乘用车销量达到1781.6万辆,同比增长8.2%,但今年不可能像往年一样高速增长的形势已定。

  令人意外的是,去年还一度市场份额连续12个月下降的中国品牌车企今年“咸鱼翻身”,绝大多数中国品牌车企都能顺利完成年销量目标,而合资品牌车企大部分都难以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目标。今年前11个月,中国品牌长安、吉利、江淮三家已提前完成销量目标,去年同期仅有长安一家提前完成销量目标。

  随着中国品牌车企喜获丰收,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也是水涨船高。具体来看,今年前11个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767.83万辆,同比增长14.1%;市场份额达41.1%,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除日系外,其他外资品牌市场份额整体呈下滑态势。中国品牌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占据外资品牌的市场份额。

  吉利汽车公关总监杨学良表示,合资品牌想要进一步扩展份额,更多取决于其对中国市场的策略和态度:是当作全球市场的一个独立分支还是集中精力深耕细作。其中包括品牌经销策略以及供应商布局本土化等。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合资品牌还不够重视中国市场。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11月份乘用车同比增长25%有力地带动了汽车全年销量的上升,其中购置税减半政策拉动作用明显,“中国品牌能够摆脱去年的困境,特别是逆势增长,主要还是因为押对了SUV市场,尤其是中、小型SUV的市场热度很高”。

  展望2016年,招商证券汽车分析师汪刘胜认为,在SUV这个细分市场上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泾渭分明,因为各自的价位区间和客户群体不同,所以外资品牌反超的机会很小。

  与今年乘用车销量增幅不大相反的是,我国汽车召回数量截至12月18日却创下新高,共有76家企业开展了226次召回,涉及缺陷汽车554.85万辆,召回次数较去年同期增长29%,数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7%。

  中国品牌年销量情况

  好于合资品牌

  从今年年初公布2015年销量目标来看,中国品牌车企对自身的销量增长预期普遍高于合资车企,而这也成为大家指责中国品牌激进的原因,要知道2014年前三季度中国品牌市场占有率曾一度“九连降”。奇瑞国内市场的目标为40万辆以上,比2014年35万的实际销量增长14.29%;长城目标85万辆,比2014年73.08万辆的实际销量增长16%;吉利目标定在45万辆,比去年41万辆实际销量增长9.8%;而江淮更是将目标定在30万辆,目标增幅高达53.29%。

  如今前11个月已经过去,《证券日报》记者查看上述制定过于“激进”销量目标的中国品牌车企发现,吉利、江淮已经提前完成销量目标;而奇瑞也是离年销量目标一步之遥,已完成年销量的99.9%;长城也完成了年销量的89.1%,预测完成全年销量目标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不仅定位在中低端的中国品牌车企卖得好,连定位中高端的观致汽车今年销量也打了个翻身仗,前10个月总销量同比增长206%,11月份观致销量甚至达到了近1500辆。要知道,当前观致目前经销商仅有70家。

  观致汽车执行副总裁孙晓东向记者表示,观致将在明年冲击10万辆的销量目标,相比今年预计1.5万辆的销量基础上翻6倍,明年渠道商也将增至150家。

  与之相对应的是,年初制定年销量目标“谨慎前行”的合资品牌销量普遍未达预期。《证券日报》记者统计发现,北京现代2015年销量目标为116万辆,目标增长率为3.5%;东风日产2015年销量目标是100万辆,比2014年的110万辆目标还降低了10万辆;一汽大众2015年销量目标为185万辆,同比增长3.93%;上汽通用2015年销量目标为190万辆,同比增长7.95%;上汽通用五菱2015年销量目标为190万辆,同比增长5.21%。

  有业内人士表示,上述提到的企业当中,除东风日产还有希望完成年销量目标外,其它车企铁定难以完成年销量目标。

  “今年以来表现不俗的日系品牌在11月份继续上演着集体大幅上涨的良好势头,日产、丰田、本田以及马自达等日系品牌都实现高达10%-32%的同比增长。其中,日产单月销量同比增长21.90%,至12.27万辆,”崔东树表示,之所以如此,是由于日系车企新产品上的比较多,特别是SUV带动效应很明显。

  自主合资

  楚河汉界难跨越

  一方面我们看到中国品牌汽车在2015年扬眉吐气,同时我们更不应忘记中国品牌乘用车 曾遭遇连续12个月同比下滑的困境。那么面对即将到来的2016年,外资品牌会卷土重来实现逆势反超吗?

  “中国品牌的销量翻转主要是凭借紧凑型小型SUV的热卖,在这个细分市场上中国品牌与外资品牌泾渭分明,因为各自的价位区间和客户群体不同,所以外资品牌的机会很小。”招商证券汽车分析师汪刘胜称,外资品牌SUV车型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市场,一方面现有车型包括本田CRV,大众途观在内都已经没有过多的增量。同时外资品牌目前还没有向10万元以下SUV下探的倾向和具体动作,在低端市场目前也没有什么合适的车型来和中国品牌进行竞争。

  对此,江淮汽车董冯梁森则显得相对保守。“这个真不好说,还是要看产品。”他对记者表示,中国市场在世界SUV化浪潮中走得很快,尤其是本土中国品牌迅速挖掘市场机会,形成结构性突破。201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品牌销量的增长几乎完全是依靠SUV细分市场。相对而言合资品牌在经济型SUV市场产品投放不多,2016年合资品牌是否会迎头追上甚至反超,还要以观后效。

  对于2016年中国品牌的走势,广发证券汽车分析师张乐分析称,受益于消费升级需求提升、消费群体年轻化,以及 SUV 新车型投放加速,预计 SUV 仍将是增长最快的子行业,2016年增速有望达到 26%,销量有望达到 774 万辆。中国品牌中,长安汽车、吉利汽车、江淮汽车等是主要的增量来源。